[发明专利]城市河道污水处理技术无效
申请号: | 02112928.2 | 申请日: | 200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76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兆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兆兴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淑勤 |
地址: | 2130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河道 污水处理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污水处理技术,适用于消除污水臭味,降低化学需氧量,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逐渐加大,人口日趋集中。但是,城市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未得到有效抑制,除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外,原有城市建设也存在固有的问题,例如:在70~80年代初兴建的居民区,许多污水甚至粪便,也只是经过化粪池后,便直接排入河道;市区部分下水管道及窨井标高不统一、落差较大,使污水无法进入污水处理管网,而是流入河道中;开发商在建造居民区时筑矩断流,死水淤积;再加上由于资金等问题河道污泥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这些都导致城市河道臭气难闻,河水发黑,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以下简称COD)严重超标,使居民生活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城市卫生条件。为了达到根治目的必须采取对生活污水实施截流、污水管网重新铺设、污泥清除等措施。但是,资金匮乏及城市总体长远规划不确定等,都使得这些措施无法得到及时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除河道污水臭味、降低COD值、成本低、便于实施的城市河道污水处理技术。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城市河道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具有可嗅出的臭味且COD值高于150的城市河道污水的具体步骤如下:
A、从待处理的城市河道污水中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污水样品;
B、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上述样品的COD值;
C、在待处理的污水中投放处理药剂明矾KAl(SO4)2·12H2O和碳酸钙CaCO3,其投放量根据测得的COD值确定,COD值在150~1000之间,以每吨污水计,两种固体药剂投放量分别为:明矾0.8~2.0公斤,碳酸钙0.5~1.6公斤;
D、检查处理后水质的气味并测定其COD值。
本发明处理技术中,两种药剂投放时污水温度最好为10~40℃,两种药剂(固体)最佳投放量与COD值的对应关系,按每吨污水计如下:
COD值 明矾投放量(公斤) 碳酸钙投放量(公斤)
150~500 0.8 0.5
500~600 1.0 0.8
600~700 1.5 1.2
700~800 1.8 1.5
800~1000 2.0 1.6。
这种投放量可以更好的发挥两种药剂的协同作用。投放药剂时,污水温度低于10℃,投放量可酌量减少,高于40℃可酌量增加。
本发明处理技术中,所用处理药剂在投放前先与水混溶,两种药剂与水的混溶比例按重量比计如下:明矾∶水为1∶20~25;碳酸钙∶水为1∶30~35。这样可以确保药剂投放均匀。
本发明处理技术中,明矾和碳酸钙的投放顺序:先投入碳酸钙,后投入明矾,也可以是两种药剂同时分别投放。上述投放顺序两种药剂的协同效应最好。
本发明处理技术中,明矾和碳酸钙的投放方式,可以直接均匀投放在河道内的污水中,也可以是将污水泵送至过滤池中,在过滤池出口处投放药剂,再送至河道内,至少循环两次。前种方式适合中小池塘、河道;后种方式更适合大规模永久性处理。
本发明处理技术中,用作处理药剂的碳酸钙最好是化学合成碳酸钙,其细度在1000~1200目。这种规格的碳酸钙,药效均一,同样用量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兆兴,未经杨兆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2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冬虫夏草菌粉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汽车越野四轮即时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