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冬虫夏草菌粉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2111379.3 申请日: 2002-04-10
公开(公告)号: CN1376513A 公开(公告)日: 2002-10-30
发明(设计)人: 周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 周立军
主分类号: A61K35/84 分类号: A61K35/84;C12N1/14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怀禹
地址: 3236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冬虫夏草 及其 生产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主要是准备菌种和昆虫两个条件,最大的难度是昆虫来源,昆虫目前主要靠野生采集,人工繁殖这种昆虫还有一定的困难,它制约了人工栽培的进展。冬虫夏草的栽培方式很多,一种是利用昆虫栽培出与野生一样的虫草冬虫夏草,另一种是用米饭、PDA培养或其它固体培养基直接培养子座,这种子座与虫草功能相同。目前,关于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国内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其中有研究论文、综述文章,也有专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获得较为成功的有河南省沈丘县科协龙泰公司、吕梁兴发生物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市延龄保健品开发公司、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等。但上述技术基本上还停留在液体发酵培养菌丝粉的水平,每公斤成本一般在100元左右,对子座培养也是在蛹虫草(北冬虫夏草)中初获成功,成本也在1000元左右一公斤。由于目前所采用的虫草菌株(在野生冬虫夏草中分离出来,并已被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菌株)有如下几种:(1)蝙蝠蛾被孢霉(Mortiserslla hepiali);(2)虫草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inensis);(3)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gceshepialli);(4)中国蛾拟青霉(P sinensis);(5)中华被毛孢菌(Hirsutsllasinensis)。这些菌株菌丝较短,主要靠无性孢子扩散进行繁殖,所以液体培养最适合孢子的扩散,而固体培养成本和效果均不理想,成本普遍较高,不利于推广到其他各个领域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可提供一种高产廉价有效成份不低于野生冬虫夏草的菌粉,为冬虫夏草这种名贵药材在大众化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冬虫夏草菌粉,采用固体培养发酵技术,所述固体培养基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配方(1):大米60-80%,麦子9-35%,蚕蛹5%,葡萄糖等适量;配方(2):五谷杂粮98%,葡萄糖等适量。在上述组分的固体培养其中接入首次从那曲地区冬虫夏草中分离出的裂褶菌菌种,在适当的温度,湿度下培养,待长出子座后进行烘干处理,经粉碎过目,即得冬虫夏草菌粉产品。

                     具体实施办法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培养基有两种配比组合:

实施例1:  大  米        60-80%

           麦  子        9-35%

           蚕  蛹        5%

           葡萄糖        适量

实施例2:  五谷杂粮      98%

           葡萄糖        适量

以上二组配比需使每组各原料的百分比之和为100%。配方可根据适用人群选用,如肾病患者禁用大豆,糖尿病患者以粗粮为主。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步骤:在上述一种组分配方中加水10%-25%,各组分经混合后浸泡2小时,PH值为自然中性,经100℃-120℃常压高温消毒10-24小时或用120℃高压灭菌2小时,冷却后接入本发明人首次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出的裂褶菌种(无菌操作),于温度6℃-28℃,培养40-60天,待长出子座后,在温度50℃-80℃的烘箱中进行烘干处理,经粉碎过目,即得冬虫夏草菌粉。

上述工艺过程在未烘干前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葡萄糖经重新灭菌,接入菌种进行二次培养发酵,可提高产品的品质,其余工艺同上。

本发明优点如下:

1)采用首次从冬虫夏草中分离的裂褶菌菌种接入固体培养基中的新工艺。该菌种培养出的菌丝长且粗壮有力,最长可达50厘米以上,无孢子,并有大量的菌核及子座出现,其子座形态如棒槌,产量高,品质好。

2)按本发明工艺生产的冬虫夏草菌粉,由于采用取材于普通五谷杂粮的固体培养基,取才方便,成本低廉,价格只有野生冬虫夏草的千分之几,便于推广到大众化的食品领域,让冬虫夏草这一传统名贵药材更广泛地造福人类。

3)本发明生产的冬虫夏草菌粉有效成份和野生冬虫夏草一致,某些指标还超过野生冬虫夏草,如其中的甘露醇类物质高达11.5%以上。

4)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适应性强,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经浙江省药品分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检测,各项指标接近或超出野生冬虫夏草,并经小鼠作毒性试验,证明无毒副作用(阳体验报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立军,未经周立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13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