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脂质体与无机材料的核-壳式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02111132.4 | 申请日: | 2002-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380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徐宇虹;储茂泉;刘书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 | 分类号: | B01J2/02;B82B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 |
| 地址: | 20003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脂质体 无机 材料 纳米 复合 粒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脂质体与无机材料的核-壳式纳米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以脂质体内水相为纳米反应器,合成具有核-壳式显微结构特点的纳米复合粒子,以脂质等双亲性分子为膜材自组装成脂质体,以无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无机纳米粒子,所述的脂质体为粒度小于100微米的以分子膜为隔离的包含内水相的自组装胶体粒子,其代表为磷脂脂质体,所述的无机化合物原料为溶于水、或酸、或碱、或有机溶剂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所述的合成方法为化学合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脂质体与无机材料的核-壳式纳米复合粒子,其特征是纳米复合粒子是一组装物,其结构为:核心是合成的纳米无机粒子,壳体是脂质体,核-壳间可包含内水相,核-壳中可包埋药物等生物活性物质,壳表面可修饰了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的功能性分子;无机粒子核心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碳酸钙、硫酸钡、钛酸钡、铝酸钡、铝酸镁、铝酸钙、铝酸锶、银、金、锰、钴、镍、硅、锗、硒、以及半导体化合物,包括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IV-VI族化合物半导体、V-VI族化合物半导体、氧化物半导体、硫化物半导体、稀土化合物半导体,尤其是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铁黄、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锌、氧化银、硫化镉、硫化锌、硒化镉、硒化锌、磷化铟、砷化铟、砷化镓、以及上述化合物的任意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脂质体与无机材料的核-壳式纳米复合粒子,其特征是在复合粒子中可包含一种或多种药物、或诊断试剂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在脂质膜上可修饰一种或多种具有增强粒子稳定性,定向输运,控制降解和释放,或特异性识别等作用的功能性分子,所述的药物和诊断试剂为小分子药物、蛋白、核酸、微生物、细胞、同位素、荧光标记、磁粒等生物活性物质,它们被包埋在无机粒子内、脂质体内水相中,或者脂质膜内部或表面,包埋方式为物理结合,生物结合,或者化学结合,所述的功能性分子为各类聚合物分子,多肽、核酸,小分子配体,及其组合,它们与复合粒子表面的结合方法为物理作用,生物作用,或化学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脂质体与无机材料的核-壳式纳米复合粒子,其特征是脂质体与无机材料的核-壳式纳米复合粒子,其中:复合粒子的脂质膜的构成为磷脂分子、lyslipid分子、糖脂(glycolipid)分子、甾醇(sterol)分子、阳离子脂质分子、去垢剂(detergent)分子、以及双亲性聚合物等,及其任意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脂质体与无机材料的核-壳式纳米复合粒子,其特征是脂质体与无机材料的核-壳式纳米复合粒子,其中:复合粒子的无机材料为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碳酸钙、硫酸钡、钛酸钡、铝酸钡、铝酸镁、铝酸钙、铝酸锶、银、金、锰、钴、镍、硅、锗、硒、以及半导体化合物,包括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IV-VI族化合物半导体、V-VI族化合物半导体、氧化物半导体、硫化物半导体、稀土化合物半导体,尤其是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铁黄、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锌、氧化银、硫化镉、硫化锌、硒化镉、硒化锌、磷化铟、砷化铟、砷化镓、以及上述化合物的任意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脂质体与无机材料的核-壳式纳米复合粒子,其特征是脂质体与无机材料的核-壳式纳米复合粒子,其中:复合粒子表面修饰的功能分子为亲水性聚合物,疏水性聚合物,配体,抗体,细胞因子,多肽,核酸等,及其任意组合,分子量为50-50000 Dalton.它们与表面分子的作用为物理作用,生物作用,或化学键连,表面的修饰度为0-99%摩尔比。
7、一种脂质体与无机材料的核-壳式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先制备包埋待反应的一种或多种离子的脂质体混悬液,除去脂质体外未被包埋的待反应的离子,然后加入待反应的另一种或多种离子溶液,调节温度、pH等反应条件,拌以搅拌,达到预计的反应目标后停止反应,用缓冲液冲洗,0-4℃存放,所述的混悬液的连续相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或0.9%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所述的脂质体由任意一种常规方法制备,并控制粒径为10nm-10um间的任一单分散窄分布区间,所述的pH反应值为pH0-pH14,所述的反应温度为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113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