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用高密度织物有效
| 申请号: | 02107882.3 | 申请日: | 2002-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381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北村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21/16 | 分类号: | B60R21/1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永奎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高密度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车用安全装置之一气囊用织物,更详细的说,涉及一种保持所需机械特性并且有高压时透气率特性高的低透气率的气囊用高密度织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气车安全部件之一的气囊伴着乘员安全意识的提高而迅速地提高安装率。气囊在气车发生冲撞事故时,传感器检测冲击,由冲气机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由于该气体作用急剧地使气囊伸张,起着保护乘务员的作用。
迄今,气囊从耐热性、空气屏蔽性(透气率)和阻燃性的目的出发正在使用涂敷有氯丁橡胶、氯磺(酰)烯烃和硅橡胶等合成橡胶的底布。
然而,涂敷有这些橡胶的底布由于底布重量的增加、柔软性的降低、制造成本的增加以及难于再循环,所以使用气囊用底布有颇多弊病。即使像现在部分地使用涂敷硅的底布对所述弊病有相当地改进,但仍不能满足。
因此,最近不用涂敷的无涂敷气囊用衬布已成为主流,并为其质轻且良好的收容性与低透气率提出各种方案。在如此现状下,对无涂敷气囊基布要求其具有更加质轻且低透气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得到以上述已有方法无法解决的质轻稳定的织物强度与高压下透气率性能大的低透气率性织物,提供一种适于气囊用的高密度织物。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即,本发明的之1的气囊高密度织物,其特征是,在50kPa差压下的透气率为2.5L/cm2/min以下,由式(1)求出的透气率指数(50kPa)为1.2以上,
透气率指数(50kPa)
=[Log(Q(55kPa))-Log(Q(45kPa))]/(Log55-Log45)…(式1)
Q(55kPa):55kPa差压的透气率 (L/cm2/min)
Q(45kPa):45kPa差压的透气率 (L/cm2/min)。
本发明之2为本发明之1所述的气囊用高密度织物,其特征是,透气率指数(50kpa)为1.3以上;本发明之3为本发明之1或2所述的气囊用高密度织物,其经纱与纬纱的蜷曲率为4%以上;本发明之4为本发明之1-3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高密度织物,其织造前的原纱的混合排列度为10-30个/m;本发明之5为本发明1-4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高密度织物,其高密度织物中由(2)式求出的布面覆盖系数为1800-2400,
本发明之6为本发明之1-5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高密度织物,其高密度织物的经纱或纬纱的混合排列度为8个/m以下。
这里,若详细地说明适于本发明气囊用的高密度织物的特征,则构成织物的经纱与纬纱的蜷曲率差以4%以上为优选,以5%以上为更优选,以6%以上为最优选。若蜷曲率为4%以下,则高压下的透气性能不能变大,故不理想。若分解纱的混合排列度在经纱和/或纬纱中为8个/m以下为优选,6个/m以下为更优选。若分解纱的混合排列度超过8个/m,则透气率变高而为不良。
本发明的50kPa差压下的透气率为2.5L/cm2/min以下,2L/cm2/min以下为优选,1.5L/cm2/min以下更为优选。若50kPa差压下的透气率超过2.5L/cm2/min,则伸张时物性不良。
本发明的50kPa差压下的透气率指数1.2以上为优选,1.3以上为更优选,1.5以上为特优选,1.8以上为最优选。若为1.2以下,则由于降低对乘员的冲击不充分而不理想。
原纱的混合排列度以10-30个/m为优选,以15-25个/m为更优选。若混合排列度为10个/m以下,则由于产生羽毛而降低织造效率,羽毛形成的缺点变多,从而降低品位,故不理想。此外,若混合排列度大于30个/m,则构成织造后的织物的纱的残留混合排列度变大而得不到低透气性,而且成为强度降低的原因,故不理想。
本发明的布面覆盖系数,以1800-2400为优选,以1900-2300为更优选。若布面覆盖系数为1800以下,则得不到低透气率而为不良,若超过2400,则增加织造时的麻烦、降低生产率而不理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78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