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南水北调防止面源污染的方法及其结构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02107627.8 | 申请日: | 2002-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380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吴中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吴中威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3/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南水北调 防止 污染 方法 及其 结构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南水北调防止面源污染的方法及其结构系统,属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离不开污水处理厂。然而,目前上海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已达到污水排放量的95%,但实际上有将近一半的污水处理厂由于收不到污水而闲置。相对于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调水工程需穿越数百公里乃至一千多公里的广大农田、农村和中小城镇等大面积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农药、化肥和人畜粪便等面源污染,更不是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所容易收集和处理的。在这方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9101663.7,名称为“防止臭气散发和兼顾排洪的污水输送暗沟的建造方法”是较有利于收集这种浓度不很大、但量大面广的污水。但是,它还没有提到如何处理这种面源污染水,并防止其对南水北调的水源污染。另外,“回归自然生态的家畜养殖方法及其结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1117278.9)也提到利用活性污泥折流厌氧处理污水和静置农田蓄水灌排沟中利用水生植物对污水进行好氧处理;“一种圆形房屋屏障防洪、抗旱结构”(中国专利号:96122331.6)和“一种用于防洪抗旱种养的沟渠铺筑方法”(中国专利号:96122332.4)虽然未提到利用静置农田蓄水灌排沟中的水生植物对污水进行好氧处理,还是同样能起到这种作用。但如何综合起来并运用于南水北调工程中防止这种大面积的面源污染水对北调水源的污染则尚无先例。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南水北调防止面源污染的方法及其结构系统,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广大农田、农村和中小城镇由于水土流失、种养、施肥、喷药不当以及自然和生活过程中造成的大面积的面源污染水对南水北调的水源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南水北调防止面源污染的方法及其结构系统,包括防止臭气散发和兼顾排洪的污水输送暗渠的建造方法、一种用于防洪抗旱种养的沟渠铺筑方法、一种圆形房屋屏障防洪抗旱结构和回归自然生态的家畜养殖方法及其结构,以及常用的带污泥回流泵的折流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两旁及各连接湖库周围建造防止臭气散发的污水输送暗渠截取沿途自然流入北调水源的广大村镇农田的大面积污染水,并利用暗渠中每隔一定距离设有带各段污泥回流泵的折流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隔板进行厌氧处理,然后排入暗渠一旁带水闸门和水生植物的分段蓄水人工河,直到该段人工河蓄不完再通过水闸门抬高水位流入到利用防洪抗旱种养的沟渠铺筑方法铺筑的蓄水灌排网储存,并利用蓄水灌排网的水生植物进行进一步的好氧处理,达标后再用于就地灌溉;靠近村镇污染较严重的污水,可在排入暗渠中经一段路程与活性污泥混合折流厌氧处理和排出旁边的人工河利用水生植物进行好氧处理后,再通过水闸门抬高水位排入管道送往位于村镇下游且每隔20至50公里设有的、利用回归自然生态的健康家畜养殖方法建成并带圆形房屋屏障结构的防洪抗旱生态城进行进一步的厌氧和好氧再处理,直到达标后用于就地喷灌;洪水来时,可打开两边暗渠旁的各段蓄水人工河的水闸门往下游排洪,防止洪水连带面源污水污泥漫过暗渠污染北调的水源。
为防止暴雨洪水连带污水污泥沿两边暗渠在与需要穿越北调水源上空的铁路桥或公路桥交汇处直接涌入北调的水源中,交汇处的铁路或公路地基应加高到使桥面与两边暗渠顶部基本齐平。
为使常用的在相邻不同高度隔板间不断下流和上溢折流的活性污泥厌氧处理污水的方法也能运用在北调水源的护水暗渠中,其隔板每5至20米设一块并插在暗渠内的两边竖壁插槽上。
折流式活性污泥厌氧处理污水的方法,常配有污泥回流泵,但在长达几百上千公里的暗渠应用中,必须分段应用,即两个相邻和可以分别汇集径流的自然进水口之间为一段,并在每段暗渠进水及其封底高隔板内设一污泥回流泵并通过管道泵回上部进水口与进水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吴中威,未经李吴中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76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车怠速止动系统
- 下一篇:空调器过热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