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着物品的制造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2106990.5 | 申请日: | 200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86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25 |
发明(设计)人: | 中门正毅;佐藤仁;米冈菊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瑞光 |
主分类号: | A41H43/04 | 分类号: | A41H43/04;A41B9/12;A61F13/49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张英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着 物品 制造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尿布或一次性短裤等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特开平3-3320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次性短裤的裤腿口的周围交叉配置橡皮筋的装置。
但是,特开平3-33201号公报没有公开橡皮筋的插入距离与在织物中配置的橡皮筋的关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弹性材料沿着确定的轨迹放入织物中的制造装置和方法,比如提供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将第一织物和第一弹性材料夹持在一起的一对钳形辊;使上述第一织物能够在横向上移动的第一移动部;在上述第一移动部上形成的、在夹持上述第一织物的上游导出上述第一弹性材料的第一导出部。在此,在上述的一对钳形辊内,至少一个钳形辊的半径为大约15~35mm,包含上述一对钳形辊轴线的平面与上述第一导出部和上述第一弹性材料释放点的距离D在30mm以下。
弹性材料通过导出部在钳形辊的轴线方向上做高速度的摆动。此时,弹性材料是柔软的,而且由于惯性,对导出部的移动应答性较低。因此,弹性材料由导出部导出后就产生一个滞后,由于缩短上述距离D,能够使由上述导出部导出的弹性材料的滞后减小。这样,就有可能将第一弹性材料按照大致的图形信息配置在涂布了粘接剂的第一织物上。
而上述距离D大于上述平面和夹持上述第一织物钳口点的距离。导出部是为了避免由钳形辊夹持。并且为了使导出部容易维修,上述距离在5mm以上也可。而且为了容易维修,上述距离D在10mm以上也可。
钳形辊的半径越小,越能够使上述导出部深入到内部,从而使上述距离减小。另外,当钳形辊的半径特别小的时候,对应钳形辊弯曲的强度(刚性)就小。由上述观点出发,在将钳形辊的半径设定为15~35mm左右时,能够维持足够的相应弯曲强度,同时可以使上述距离很小。
本发明的装置,在具有第一导出部和第二导出部时,第一导出部和第二导出部不相干涉,也可使第一导出部和第二导出部能够在织物的横向发生移动。此时,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在织物上交叉配置两组弹性材料。
另外,由于上述距离D在大约30mm以下,在与上述一对钳形辊的轴心垂直相交的平面上,在第一导出部和第二导出部投影时,可使第一导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导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相重合。通过第一导出部移动的轨道和第二导出部移动的轨道相接近,可减小上述距离D。
作为弹性材料,一般采用橡皮筋那样的弹性绳,也可以使用带状的弹性材料(橡胶带)。
作为“穿着物品”,主要包括一次性短裤、一次性纸尿布、卫生巾的成品或半成品。
当弹性材料是弹性绳(橡皮筋)的时候,上述导出部一般形成贯通的孔,比如U字状、钩针状乃至鱼钩状都是可以的。
第一弹性材料可夹在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之间,此时能够牢固地固定弹性材料。
基于弹性材料的图形信息、动作部的运动信息和织物的位置信息,通过对上述动作部进行控制,可以良好的精度,固定的配置图形在织物上配置弹性材料。
在本发明中,“配置图形”,可通过比如对织物配置的弹性材料的坐标进行把握。
作为“织物的位置信息”,比如可以是由检出的织物或者由钳形辊的转动信息所计算出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在设有第一导出部的基础上还设置第二导出部,将其在上述钳形辊轴心方向上进行投影时,上述第一导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与上述第二导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互相重合。
本发明的一种装置,包括夹持两片织物且在上述两片织物间夹持弹性材料的一对钳形辊;在作为上述钳形辊的旋转中心的轴线上可平行移动的第一移动部;在上述第一移动部上形成的、在夹持上述两片织物的上游于上述两片织物间导出至少一种弹性材料的第一导出部;能够在作为上述钳形辊的旋转中心的轴线上平行移动的第二移动部;在上述第二移动部上形成的、在夹持上述两片织物的上游导出至少另外一种弹性材料的第二导出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导出部和第二导出部基本配置在与上述轴线平行的一条直线上。
在此装置中,两个导出部基本配置在与上述轴线平行的一条直线上,由于各导出部的上述距离D相同,就不怕其中一个导出部的上述距离D过大。
在此,“基本配置在一条直线上”意味着两个导出部配置在由直线所确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瑞光,未经株式会社瑞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69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