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量计与泵一体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2106803.8 | 申请日: | 2002-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374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 发明(设计)人: | 羽山文贵;大滝勉;山崎好男;福本正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龙野 |
| 主分类号: | B67D5/08 | 分类号: | B67D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皋吉甫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计 体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汽车供给汽油等液体燃料的流量计与泵一体型的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7所示,汽车用燃料供给的给油装置30,在其壳体31内安装着泵装置32和流量计33,连接在泵装置32进入口的连接配管34与图中未标出的贮油罐连接,泵装置32的出口由配管35与流量计33的入口连接,在流量计33的出口连接有配管36,配管36的前端与装有供油嘴37的供油管38相连接。
这种泵装置32,主要由进口处的过滤器、单向阀、齿轮泵、空气分离器、出口处过滤器、旁路阀、浮子室、浮子阀等部件组成。
该泵装置32由马达39驱动,流量计33上设有脉冲发信器40,在挂着给油嘴37的喷嘴架41上设有喷嘴开关42。并且,马达39、流量脉冲发信器40以及喷嘴开关42与控制装置43连接,还安装有供油量显示器44,此供油量是由控制装置43来计算的。
该给油装置30的壳体引内,要容纳各种机件,各机件的小型化成为首要问题。另外,流量计33的进口处连接的配管35的形状根据给油装置的不同也是有差别的,从而使流量计33的计量误差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不得不进行费时的误差修正。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要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即把各机件小型化,能容易地装入给油装置,固定流量计管路的形状,使计量误差容易修正,因此提供一种流量计与泵一体型装置成为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流量计与泵一体型装置,在箱体内把流量计和泵组装为流量计与泵一体型装置,将上述流量计和泵在箱体内连接形成流路,流路中设有空气分离器和出口侧过滤器,流量计的出口侧设有控制阀。(权利要求1)。
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由于管路(泵箱体内部形成的管路)的形状经常保持一致,因此进行1次计量误差修正,以后的计量误差修正系数设定作业就不需要了,烦杂的修正系数设定作业被解放,从而也使维修、保养等费用以及人力消耗减轻。
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上述流量计由两个回转式转子构成(权利要求2)。
由于上述流量计由两个回转式转子构成,能够防止小型化引起的脉动,因此计量流的精度得以提高。
再有,上述箱体内设有收纳流量计转子的转子室,在转子室中形成凹部,在转子室的盖体上形成与凹部嵌合的凸部。(权利要求3)。
采用这种结构,使转子轴的位置容易正确的确定,转子磨损减低成为可能,同也能防止转子的齿卡死。
其次,上述流量计的转子室的盖体上设有能发出流量计流量信号的脉冲发信器(权利要求4)。
在流量计的转子室的盖体上设有流量脉冲发信器,将转子室盖体安封印,能防止对流量计不正常的操作。
本发明中,上述出口侧的过滤器呈圆筒状,使用形成扇状的滤网(权利要求5)。
由于出口侧使用过滤器及滤网,流体波整流,减少了涡流,使流量计的计量精度提高。
另外还有,在上述控制阀设有的升压手段(权利要求6)。
由于上述控制阀设有升压手段,当流量低时,适当保持流入口的压力,使空气分离器的分离性能以及流量计的计量精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量计与泵一体型装置框架图。
图2是本发明流量计与泵一体型装置断面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出口侧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5是流量计盖外部5的正面图。
图6是流量计及脉冲发信器部分剖视图。
图7是现有技术的组装着机件的计量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流量计与泵一体型装置。
图1所示为本发明流量计与泵一体型装置的组成框架图,流量计与泵一体型装置1的流入口2通过配管3与图中未标出的贮油罐连接。同时,流入口2通过进口侧过滤器4及单向阀5与泵6连接。
泵6是通过空气分离器7及出口侧过滤器8与流量计9连接,流量计9是通过控制阀10与流量计与泵一体型装置1的出口11连接,出口11通过配管12与图中未标出的给油嘴相连接。
再有,泵6的出口和吸入口用旁路管13连接,旁路13上设有旁通阀14。还有,从空气分离器7流出的含有空气的燃料油通过流路15流入浮子室16,燃料油通过的流路17返回流入泵的一侧,空气通过浮子阀18放入大气。
下面图2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流量计与泵一体型的结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龙野,未经株式会社龙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68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