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盘驱动器用悬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02103550.4 | 申请日: | 2002-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372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高木康司;堀江则夫;大河原收;半谷正夫;鱼住幸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11B5/48 | 分类号: | G11B5/48;G11B2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志诚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盘 驱动 器用 悬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内置于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磁盘驱动器用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至今,磁盘驱动器用悬挂装置(以下,简称悬挂装置)的底板焊接在承载板的一端,底板用于将悬挂装置安装在托架臂上。这些悬挂装置配置在托架臂和各磁盘的表面之间的垂直方向,使整体高度较高,使其小型化受到限制。
对此,有如日本特许第3089360号所记载的图16、图17的方案。如图16、图17所示,该装置是将承载板105焊接在悬挂装置101的长底板103上。长底板103具有枢轴孔107。该枢轴孔107同未图示的托架轴承高精度地配合并由轴支承。因此,就该图16、图17的例子而言,长底板103兼作上述现有的托架臂,相对于磁盘109,悬挂装置101的整体高度可降低,可实现更加小型化。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由于将枢轴孔107直接设置在长底板103上,存在因长底板103的平面度带来的问题。即,长底板103如上所述,由于兼作托架臂就必须确保其刚性,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板厚。因此,用蚀刻处理形成枢轴孔107时,由于其精度有限必须在包含枢轴孔的情况下将长底板103正体压制成形。
因此,由于压制成形后的残余变形,存在因长底板103的平面度带来问题的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磁盘驱动器用悬挂装置,它可以具有高精度的枢轴孔的同时提高长底板本身的平面度。
本发明的磁盘驱动器用悬挂装置的第一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具有将轴支承在托架的支持部并兼作托架臂的支撑板装置和至少具有刚体部并弹性地支承在上述支撑板装置上而将负荷荷重加在其前端的触头上的承载板,其特征是,在该装置中,上述支撑板装置至少由两层板形成,该板的至少一方的厚度可通过蚀刻处理形成高精度的孔;在上述一方的板上,形成同上述支持部配合的枢轴孔;在上述另一方的板上,形成同上述枢轴孔大致同心的比上述枢轴孔更大的转动配合孔或者与上述枢轴孔既同心又同直径的枢轴孔。
本发明的磁盘驱动器用悬挂装置的第二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是,上述另一方的板由树脂层和金属层组成,将上述树脂层夹在上述一方的板和上述金属层之间,从而将上述支撑板装置做成三层结构。
本发明的磁盘驱动器用悬挂装置的第三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中,其特征是,上述一方的板同上述另一方的板一起构成上述长底板。
本发明的磁盘驱动器用悬挂装置的第四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三技术方案中,其特征是,具有将承载板的刚体部支承在上述支撑板装置上的弹簧部件,上述弹簧部件的一端部重叠在上述刚体部的端部并予固定,上述弹簧部件的另一端部重叠在上述长底板的端部并予固定。
本发明的磁盘驱动器用悬挂装置的第五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三技术方案中,其特征是,上述承载板具有刚体部及将刚体部弹性地支承在上述支撑板装置上的弹簧部并用一张板做成一体,上述承载板的端部重叠在上述长底板的端部并予固定。
本发明的磁盘驱动器用悬挂装置的第六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中,其特征是,上述一方的板与上述承载板做成一体,上述另一方的板构成上述长底板。
本发明的磁盘驱动器用悬挂装置的第七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一、第二或第三技术方案中,其特征是,将上述刚体部弹性地支承在上述支撑板装置上的弹簧部与上述一方的板做成一体,上述承载板的端部重叠在上述弹簧部的端部并予固定。
若使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由于支撑板装置至少由两层板形成,该板的至少一方的板厚可通过蚀刻处理形成高精度的孔,因而可通过蚀刻处理在上述一方的板上形成上述枢轴孔。从而,可提高枢轴孔的精度。
而且,即使另一方的板厚较厚,由于将比枢轴孔大的转动配合孔设置得与枢轴孔大致同心,转动配合孔的精度要求不高,因而,另一方的板也可通过蚀刻处理来成形。另外,当另一方的板的板厚也可通过蚀刻处理来成形高精度的孔时,另一方的板也可通过蚀刻处理来成形从而得到高精度的枢轴孔。
这样,高精度的枢轴孔与托架的支持部之间的高精度的配合,可以使轴获得高精度的支承。另外,由于支撑板装置至少两层板中的任何一层可通过蚀刻处理成形,可提高支撑板装置方面的平面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35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流受限的清洁制品
- 下一篇:抗静电纳米复合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