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可逆电路元件和通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02102841.9 | 申请日: | 2002-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367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04 |
| 发明(设计)人: | 新村悟;川岛诚;日野圣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1P1/36 | 分类号: | H01P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逆 电路 元件 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可逆电路元件,特别涉及微波频段使用的隔离器(isolator)等的不可逆电路元件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图13表示以往的便携式电话1的RF部分的电路方框图。在图13中,2是天线元件,3是天线共用器,4、6发送侧功率放大器,5是发送侧级间用带通滤波器,7是发送侧混频器,8是接收侧低噪声放大器,9是接收侧级间用带通滤波器,10是接收侧混频器,11是隔离器,12是电压控制振荡器(VCO),13是本振用带通滤波器。
一般地,在电压控制振荡器12与发送、接收侧混频器7、10间配置隔离器11,谋得电压控制振荡器12与发送、接收侧混频器7、10的隔离,以便从发送、接收侧混频器反射的信号不返回到电压控制振荡器12。不可逆电路元件的隔离器11因不需要电力,所以有电池耐用、能增加便携式电话1的等待接收时间和通话时间的优点。此外,也能用缓存放大器代替隔离器11。
近年来,随着要求便携式电话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内装发送侧混频器7和接收侧混频器10的IC(平衡输入输出电路)增加。但是,以往的隔离器11的输入输出端口都是不平衡型端口。因此,为了电气连接内装混频器的IC的平衡型输入输出端口与隔离器11,有必要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将IC平行信号变换成单端信号。因此,有构成元件个数增加、连接地方增多、安装面积增大和故障率增加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可逆电路元件和通信装置,这种不可逆电路元件能不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等,与平衡电路连接。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的不可逆电路元件,具有两个端口,其特征在于,这两个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是平衡型端口。例如,仅输入端口是平衡型端口、仅输出端口是平衡型端口或者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都是平衡型端口。
更具体地说,包括
由铁氧体和两个中心电极组成的中心电极组合体,
将直流磁场施加在所述铁氧体上的永磁铁,和
收装所述中心电极组合体和永磁铁的金属盒。
平衡型端口由与1/2波长线路的两端电气连接的一对端子组成,并且一对端子中的一个端子与中心电极中的一个电气连接。
此外,平衡型端口由分别通过匹配用电容器与一个中心电极的两端电气连接的一对端子组成。
前述结构的不可逆电路元件能不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等,与平衡电路连接。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利用包括具有前述特征的不可逆电路元件,能得到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3表示包括图1所示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通信装置的电气方框图。
图4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2相关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表示图4所示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6表示包括图4所示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通信装置的电气方框图。
图7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3相关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表示图7所示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9表示包括图7所示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通信装置的电气方框图。
图10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4相关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表示图10所示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12表示同轴线路的立体图。
图13表示包括以往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通信装置的电气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与本发明相关的不可逆电路元件和通信装置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各实施形态中,作为不可逆电路元件以集总常数型隔离器为例进行说明,并对于同一元件和同一部分附加以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形态1,参照图1-图3)
如图1所示,隔离器21包括电路基板22、金属制下侧盒24、中心电极组合体43、金属制上侧盒28、永磁铁29、电阻器R、匹配用电容器C1、C2等。
中心电极组合体43由长方体的微波铁氧体40和使覆盖绝缘体的2根导线(铜线和银线等)交叉成交叉角为90度并卷绕在铁氧体40的表面上的中心电极41、42构成。用粘接剂将中心电极组合体43固定在金属制下侧盒24的上表面。然后,利用锡焊等方法,将中心电极的一端41a、42a连接在金属制下侧盒24上并且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28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