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02102804.4 | 申请日: | 2002-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367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04 |
发明(设计)人: | 五明正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晓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具有从与定子线圈的端末部电气连接的焊接区向电动机外方延伸的挠性电路板。
背景技术
一般在电动机中,是用基础框架支承轴构件和轴承构件,使之可作相对旋转,同时在固定于上述基础框架上的定子铁心的各凸极部卷绕定子线圈。该定子线圈的端末部譬如被拉出到设在譬如薄板状挠性电路板上的印刷线路的焊接区进行焊接,上述挠性电路板从焊接后的焊接区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引出到电动机外部。
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定子线圈1的端末部的供电用导线1a通过在基础框架2上形成的通孔3而拉出到电动机外部。在上述基础框架2的内表面(图18中上表面)贴着适宜的绝缘纸4,上述导线1a穿过在该绝缘纸4上形成的线圈通孔后插入上述通孔3内。另一方面,在上述基础框架2的外表面(图18中下表面)贴着传递信号用的挠性电路板(FPC)5,通过该挠性电路板5来覆盖上述通孔3外部(图18中下面)的开口部,在穿过设在该挠性电路板5上的线圈通孔后,上述供电用导线1a一旦被拉出到电动机的外部,拉出到其外部的供电用导线1a即被焊接于上述挠性电路板5的焊接区6,由此进行电气连接。
然而,采用上述一般电动机那种将导线1a焊接于挠性电路板5的焊接区6的结构,往往不能适应近年来电动机薄型化的要求。譬如,当电动机的轴向厚度设定为4mm以下时,如果要用0.5mm的隆起量来焊接线径为0.1mm的导线,则相对于电动机整体的厚度而言,该焊接区的焊锡堆积高度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定子线圈1的端末部与挠性电路板5之间的电气连接部分成为电动机薄型化的一大障碍。
在这种场合,考虑过将基础框架2局部切除,或形成开口部等,以吸收焊接区6的焊锡高度,但基础框架2往往很薄,为了保证刚性,常常不能采用上述方法。
而特开2000-209803号公报公开的电动机是使端子片部向凸极部之间的切槽内倾斜地从挠性电路板的本体部伸出,并将线圈端末部焊接于设在各端子片部的焊接区。然而,采用该公报记载的结构时,是使端子片部的两侧边缘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凸极部卡合固定,利用该两侧边缘部的卡合固定作用将趋于向电动机外部弹性地上跳的端子片部保持在切槽内。结果,上述端子片部的保持状态变得非常不稳定,万一各端子片部的卡合固定状态被解除,整个焊接区就会沿轴向上跳而与其他部位接触,可能形成短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将挠性电路板焊接区的锡焊部分稳定地保持在包含线圈的凸极部切槽位置,且即使实现薄型化也不会有损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电动机在挠性电路板的挠性本体部形成向着凸极之间的部分呈悬臂状延伸的弹性凸片部,在该弹性凸片部向凸极部之间延伸的自由端部分配置焊接区,上述弹性凸片部上的自由端部分通过使所述焊接区位于固定部侧、同时使所述挠性本体部固定在固定部而形成弯折状态,并利用该弯折形成的弹力将该弹性凸片部的焊接区推压到所述固定部侧。从而,在挠性电路板的焊接区形成的焊接部分由于弹性凸片部的自由端部分的弯折弹力而被持续地向固定部侧推压,而且上述焊接区的焊接部分由于该推压方向的施力而被稳定地保持。
技术方案2的电动机是在挠性电路板上的挠性本体部与弹性凸片部之间的连接部设置辅助上述弹性凸片部弯折的切入部,从而便于良好地进行弹性凸片部的弯折作业。
技术方案3的电动机是在固定有挠性本体部的固定部使用基础框架,技术方案4的电动机是在被焊接区推压的基础框架等固定部的表面安装绝缘构件,因此可提高电动机的电气可靠性。
技术方案5的电动机是在转子上安装转子磁铁,同时在上述基础框架上设置沿轴向吸引上述转子磁铁、以在推力方向限制转子位置的磁性吸引构件,通过用上述磁性吸引构件将上述挠性电路板的挠性本体部保持在基础框架侧,无须用特别的构件来固定挠性电路板,结果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良好的固定。
技术方案6的电动机是在磁性吸引构件或基础框架上设置将挠性电路板的挠性本体部向电动机外部引出的引导槽,从而可在外转子型电动机上沿上述引导槽方便、正确地配置挠性电路板。
技术方案7的电动机是在定子铁心的固定构件或基础框架上设置将挠性电路板的挠性本体部向电动机外部引出的引导槽,从而可在内转子型电动机上沿上述引导槽方便、正确地配置挠性电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28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