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引导、加热和输送长丝的导丝辊无效
申请号: | 02102593.2 | 申请日: | 200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369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海涅库德斯;迪特马尔·V·茨韦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马格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7/00 | 分类号: | B65H57/00;D02J13/00;F16C3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联邦德国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引导 热和 输送 长丝 导丝辊 | ||
1.用于引导、加热和输运长丝的导丝辊,具有一可驱动的空心的圆柱形导丝辊外壳(1),长丝在其圆周上引导;还具有一悬臂架(4),导丝辊外壳(1)通过至少一个带有多个轴承极绕组(10)的径向作用的磁力轴承(13)在至少一个支承平面(14)内可旋转地支承在该托架上;还具有一加热装置(29),它具有多个在托架(4)上的加热极绕组(30),其中轴承极绕组(10)和加热极绕组(30)安装在托架(4)和导丝辊外壳(1)之间形成的环形腔(17)之内,其特征为:至少一个加热极绕组(30)在一个支承平面(14)内设置在相关支承平面(14)的轴承极绕组(10)之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辊,其特征为:磁力轴承(13)的轴承极绕组(10)分散设置在至少三个支承平面(14)内,至少一些加热极绕组(30)在支承平面(14)内设置在轴承极绕组(10)之间。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辊,其特征为:加热极绕组(30)和/或轴承极绕组(10)从一个支承平面(14.1)到另一支承平面(14.2)角度错开地分散设置在托架(4)上。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丝辊,其特征为:加热极绕组(30)和/或轴承极绕组(10)沿托架(4)纵向形成一螺旋形布局。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导丝辊。其特征为:加热极绕组(30)和轴承极绕组(10)在托架(4)圆周方向相互搭接地设置。
6.按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导丝辊,其特征为:在环形空腔(17)之外设有多个用来确定导丝辊外壳(1)位置的传感器(19),它们和控制轴承极绕组(10)的控制装置(20)连接。
7.用来引导、加热和输送长丝的导丝辊,具有一可驱动的、空心圆柱形导丝辊外壳(1),长丝在圆周上引导;还具有一悬臂托架(4),导丝辊外壳(1)通过至少一个带有多个轴承极绕组(10)的径向作用的磁力轴承(13)在至少一个支承平面(14)内可旋转地支承在该托架上;还具有一加热极绕组(29),它具有多个在托架(4)上的加热极绕组(30),其中轴承极绕组(10)和加热极绕组(30)安装在一在托架(4)和导丝辊外壳(1)之间形成的环形腔(17)之内,其特征为:在环形腔(17)外设有许多用来确定导丝辊外壳(1)位置的传感器(19),它们和一控制轴承极绕组(10)的控制装置(20)连接。
8.按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导丝辊,其特征为:传感器(19)放置在支承平面(14)区域内,使得在支承平面(14)区域内环形腔(17)之外导丝辊外壳(1)和托架(4)之间形成气隙,此气隙基本上平行于在导丝辊外壳(1)和轴承极绕组(10)极末端之间形成的支承间隙(15),并且用来监测气隙的传感器(19)做成距离传感器。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丝辊,其特征为:气隙之一在托架(4)的自由端处导丝辊外壳(1)之内形成在一与导丝辊外壳连接的轮毂(16)和托架(4)之间。
10.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导丝辊,其特征为:气隙之一在托架(4)夹紧端处于导丝辊外壳(1)之外形成在导丝辊外壳(1)和一与托架(4)连接的凸缘(23)之间。
11.按权利要求6至10之任一项所述的导丝辊,其特征为:每个轴承极绕组(10)配设一传感器(19),轴承极绕组(10)可各自单独地通过控制装置(20)控制。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丝辊,其特征为:轴承极绕组(10)可各自成对地通过控制装置(20)控制。
13.按权利要求1至12之任一项所述的导丝辊,其特征为:导丝辊外壳(1)通过一附加的轴向推力轴承(23)支承,该轴向推力轴承(23)通过一轴向作用的磁力轴承构成。
14.按权利要求1至13之任一项的导丝辊,其特征为:设有至少一个承载轴承,它做成非接触的径向轴承(24)或一弹性夹紧的径向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马格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诺马格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25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竖式熔炉内加热钢带的改进方法
- 下一篇:具有双面LCD的折叠式移动通讯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