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沥青混凝土回收再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102564.9 | 申请日: | 200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69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金光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山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E01C19/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过晓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 混凝土 回收 再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再用沥青混凝土废料的装置。
技术背景
沥青混凝土废料的存在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造成环境污染、需要大量填埋场地而造成填埋场地短缺、以及造成资源的浪费等。因此,需要一种装置将这些沥青混凝土废料回收再用。回收再用的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几乎与新的一样,从而可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掩埋场地短缺及浪费资源等问题,并可降低成本。
传统的沥青混凝土回收再用装置包括:一个用于装入沥青混凝土废料和新沥青料的进料斗,一个用于在其中混合所装入的沥青混凝土废料和新沥青料的可旋转圆筒,一个用于在适当温度对所述沥青混凝土废料和新沥青料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以及一个用于将沥青混凝土废料和新沥青料的混合物充分地与沥青油搅拌混合在一起的搅拌器。
然而,由于所装入的沥青混凝土废料体积比较大,上述的传统回收再用装置还需要配置一个用于粉碎这些大块废料的粉碎机,从而会增加回收再用的成本,并且也增加了加工时间。另外,在进行粉碎加工时还会产生诸如粉尘和噪声等问题。
在上述的传统沥青混凝土回收再用装置中,所述搅拌器包括装在一个圆筒形搅拌器壳体中部的转轴,以及装在该转轴上的桨片。该转轴在马达的驱动下带动桨片转动,从而将搅拌器内的混合物搅拌混合。
然而,作辐射状滚动的桨片并不能将沥青混凝土废料充分搅拌混合,因此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上述搅拌器中单独安装一个搅拌装置。但是这样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如增加了回收再用的成本,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传统沥青混凝土废料回收再用装置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沥青混凝土废料回收再用装置,可利用较低的成本和较少的工作时间,生产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构造一种沥青混凝土回收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用于装入沥青混凝土废料的进料斗;一个用于容纳由所述进料斗装入的沥青混凝土废料的可旋转圆筒;一个用于在预定温度对所述沥青混凝土废料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一个用于将沥青油与从所述圆筒排出的沥青混凝土废料搅拌混合的搅拌器;以及一个安装在所述圆筒内的沥青混凝土筛分器,所述筛分器包括多根第一圆条,所述多根第一圆条相互之间按预定间隙排布,被所述加热器所加热并粉碎的沥青混凝土废料可通过相邻两根圆条之间的间隙掉落到所述筛分器内部。
所述沥青混凝土筛分器还包括至少一块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上设有多个孔,所述多根第一圆条分别插在所述多个孔中。所述沥青混凝土筛分器还包括一个沥青混凝土筛分网,所述筛分网可阻挡未粉碎的沥青混凝土废料从所述可旋转圆筒的出口排出。所述沥青混凝土筛分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外部出口,所述外部出口包括数根第二圆条和一个门,所述第二圆条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圆条垂直,通过所述外部出口的门可将残余的沥青混凝土废料清除出去。所述沥青筛分器的多根第一圆条排布成圆筒状。所述沥青混凝土回收再用装置还包括一块安装在所述多根第一圆条的内表面上靠近所述进料斗一端的挡板,所述挡板可防止在将沥青混凝土废料装入所述圆筒时损坏第一圆条,同时防止沥青混凝土废料由于高温粘在所述圆条的。
所述搅拌器包括转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桨片、以及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多个辅助桨片,所述辅助桨片包括一根条状的主支杆和一块搅拌板,所述搅拌板通过一个匹配装置安装在所述主支杆的上端。所述搅拌板通过螺杆和螺帽安装在所述主支杆上。所述搅拌板与所述转轴之间的夹角度为40°~50°。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条都是用20φ~25φ特种钢制成。所述辅助桨片用高锰钢制成。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沥青混凝土回收再用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可旋转圆筒的外观图;
图3是本发明中可旋转圆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沥青混凝土筛分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安装在沥青混凝土筛分器一端的筛分网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搅拌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辅助桨片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将搅拌板与主支杆配合在一起的匹配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搅拌器的转轴转动到另一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山产业株式会社,未经大山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25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源
- 下一篇: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硬越区切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