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装置及摄像镜头有效
| 申请号: | 02101815.4 | 申请日: | 2002-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365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進;服部洋幸;丹生和男;星野康;本田裕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M1/00 | 分类号: | H04M1/00;H01L27/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以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装置 镜头 | ||
1.一种摄像装置,作为设置在基板上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具备排列有象素的光电转换部、形成在上述光电转换部四周的周围面和与上述周围面交差的侧面的、载置在上述基板上的摄像元件,
具备被摄物体像聚焦成像在上述摄像元件所具有的上述光电转换部上的透镜部和与上述透镜部一体化并支撑上述透镜部的脚部、以及连接在上述摄像元件的连接面的光学构件,
当在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连接面只直接与上述摄像元件的上述周围面连接,或者在上述摄像元件的上述周围面设置表面器材时,只连接上述周围面或者上述表面器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周围面形成有用于连接上述摄像元件和上述基板的连线用端子,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连接面是在较上述连线用端子更靠近上述光电转换部侧连接于上述周围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电转换部配置在上述摄像元件的中央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摄像元件内部即上述周围面的内侧,配置有摄像元件的图像处理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光轴方向挤压上述光学构件的弹性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较上述透镜部更靠近被摄物体侧并通过上述弹性构件挤压上述光学构件的、其至少一部分可透光的壳罩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罩构件的可透光部分由具有红外线吸收特性的材质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透镜部的规定有F数的第1光阑和相对于上述第1光阑配置在被摄物体侧并限制周边光束的第2光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部在被摄物体侧具有规定有F数的第1光阑,且由强曲率面朝向像侧的正的单透镜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部由2片以上的透镜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部包括至少1片正透镜和至少1片负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部最靠近像侧的透镜是正透镜,且规定有F数的第1光阑配置在较上述最靠近像侧的透镜更靠近被摄物体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配合设置在上述透镜部的各透镜中的、与光轴平行的面,进行各透镜的正交光轴方向的位置确定。
14.一种摄像装置,作为配置在基板上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具备排列着象素的光电转换部、及形成在上述光电转换部四周的周围面的、被载置在上述基板上的的摄像元件,
具备使被摄物体像聚焦成像在上述摄像元件的上述光电转换部上的透镜部、与上述透镜部一体化并支撑上述透镜部的脚部以及连接上述摄像元件的连接面的光学构件,
保持上述光学构件的镜框,
通过在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连接面直接与上述摄像元件的上述周围面连接,或者在上述摄像元件的周围面设置有表面器材时,与上述周围面或上述表面器材连接,从而可以进行上述透镜部和上述摄像元件的上述光电转换部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确定,
通过相对于上述基板设置上述镜框且在上述镜框上保持上述光学构件,从而可以进行上述透镜部和上述摄像元件所具备的上述光电转换部的正交光轴方向的位置确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周围面形成有用于连接上述摄像元件和上述基板的连线用端子,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连接面是在较上述连线用端子更靠近上述光电转换部侧连接于上述周围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电转换部配置在上述摄像元件的中央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摄像元件内部即上述周围面的内侧,配置有摄像元件的图像处理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18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