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1804782.3 | 申请日: | 2001-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401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多田靖浩;日野雅之;水野斌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1F6/82 | 分类号: | D01F6/8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元金,庞立志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聚酯 纤维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其特征在于是从聚酯酰胺共聚物制成的纤维,该纤维在动态粘弹性测定中的主分散峰温度比从该聚酯酰胺共聚物制成的无取向物的主分散峰温度高10℃以上。
2.权利要求1记载的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其中,该纤维的结晶化度(重量%)A与用小角X射线散射测定的长周期()B满足式(I)的关系:
5(A×B)/100 30…………(I)
3.权利要求1记载的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其中,该聚酯酰胺共聚物是包含聚酰胺单元5~80摩尔%和聚酯单元20~95摩尔%的聚酯酰胺共聚物。
4.权利要求1记载的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其中,该聚酯酰胺共聚物是熔点为90~180℃的聚酯酰胺共聚物。
5.权利要求1记载的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其中,该聚酯酰胺共聚物是相对粘度为1.0~3.0的聚酯酰胺共聚物。
6.权利要求1记载的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其中,该聚酯酰胺共聚物是尼龙6/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尼龙66/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尼龙6/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共聚物、尼龙66/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共聚物、尼龙6/聚己内酯共聚物、或尼龙66/聚己内酯共聚物。
7.权利要求1记载的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其中,从聚酯酰胺共聚物制成的纤维在动态粘弹性测定中的主分散峰温度比从该聚酯酰胺共聚物制成的无取向物的主分散峰温度高10~17℃。
8.权利要求1记载的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其直线拉伸强度是380~700MPa。
9.权利要求1记载的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其伸长率是10~50%。
10.权利要求1记载的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该纤维是使从聚酯酰胺共聚物制成的非晶性未拉伸丝的结晶化度提高到10~30重量%之后进行拉伸而得到的拉伸丝。
11.权利要求1记载的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该纤维是将从聚酯酰胺共聚物制成的非晶性未拉伸丝进行拉伸、然后在使所得到的拉伸丝的结晶化度提高到10~30重量%之后进行进一步拉伸而得到的拉伸丝。
12.权利要求1记载的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该纤维是生物降解性的。
13.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聚酯酰胺共聚物进行熔融纺丝、并将所得到的未拉伸丝进行拉伸的聚酯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中包括一系列步骤,包含
(1)将聚酯酰胺共聚物进行熔融纺丝、立即在温度20℃以下的惰性冷却介质中冷却凝固而得到非晶性未拉伸丝的步骤,
(2)使该未拉伸丝的结晶化度提高到10~30重量%的步骤,和
(3)将结晶化度10~30重量%的未拉伸丝以使总拉伸倍率达到4.5倍以上的方式进行一段或多段拉伸的步骤。
14.权利要求13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通过将该未拉伸丝在10~80℃的气氛中放置10分钟~72小时,使该未拉伸丝的结晶化度提高到10~30重量%。
15.权利要求13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将结晶化度10~30重量%的未拉伸丝在温度20~120℃以使总拉伸倍率达到4.5倍以上的方式进行一段或多段拉伸,此时配置在50~120℃以拉伸倍率1.3倍以上进行拉伸的至少一个拉伸阶段。
16.高强度聚酯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聚酯酰胺共聚物进行熔融纺丝、并将所得到的未拉伸丝进行拉伸的聚酯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中包括一系列步骤,包含
(I)将聚酯酰胺共聚物进行熔融纺丝、立即在温度20℃以下的惰性冷却介质中冷却凝固而得到非晶性未拉伸丝的步骤,
(II)将该未拉伸丝在温度-10℃~50℃以拉伸倍率1.3倍以上进行拉伸而制成拉伸丝的步骤,
(III)使该拉伸丝的结晶化度提高到10~30重量%的步骤,和
(IV)将结晶化度10~30重量%的拉伸丝以使总拉伸倍率达到4.5倍以上的方式进一步进行一段或多段拉伸的步骤。
17.权利要求16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步骤(II)中,将该未拉伸丝在温度20℃以上~50℃以下以拉伸倍率1.3~10倍进行拉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478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