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电池用接头片以及此接头片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801670.7 | 申请日: | 200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383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04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力也;宫间洋;山田一树;奥下正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26;H01M2/30;H01M10/4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接头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电池用接头片以及此接头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也称作锂二次电池,具有液状或凝胶状高分子聚合物状的电解质,是通过锂离子的迁移而产生电流的电池,它所包含的正极/负极是由活性高分子聚合物组成。
锂离子电池可以用于个人计算机、便携式终端装置(便携式电话、PDA等)、摄像机、电动车、储能用蓄电池、机器人、人造卫星等类似装置。
作为这种锂离子电池的外装体,已采用将金属冲压而容器化为圆筒状或长方体状的金属制罐,或采用最外层为包括基层、铝层和密封层构成的多层膜形成的袋。
但是,锂离子电池的外装体存在下述问题。在金属制的袋中,由于容器外壁是刚性的,从而确定了电池自身的形状。因此,为了将硬件设计成与电池的形状相符,采用该电池的硬件尺寸就由电池决定而减少了其形状的自由度。
已考虑过将叠层件制成袋状作为置纳锂离子电池主体的袋式外装体,或是将前述叠层件冲压而模制成的外装体。这样的外装体对应用此电池的硬部件形状设计的自由度虽无限制,但在当前尚未开发出能充分满足锂离子电池外装体要求的物理性质与功能的包装材料。外装体所要求的物理性质与功能包括高度防潮性或表面绝缘性等,特别是防潮性至为重要。构成外装体的锂离子电池用包装材料可以考虑至少具有基底层、阻挡层和热密封层的叠层件,同时要确保各层的材料与各层的层间粘接强度不会影响电池外装体必要的性质。例如当阻挡层与热密封层的粘接强度不充分时,就会成为水分从外部浸入的原因。在有水分从外部浸入时,形成锂离子电池成分中的电解质便会同水分反应生成氢氟酸,此氢氟酸侵蚀阻挡层铝的表面,使阻挡层与热密封层之间发生分层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已提出了种种方法。
在由外装体密封锂离子电池主体时,包含锂离子电池主体的接头片部分也需牢靠地密封。但是至今仍无防止接头片表面因侵蚀剥离的方法。因此,经过一段长的时间,接头片表面会渐渐侵蚀,在接头片之中,粘接到接头片上的外装体的热密封层或粘接性膜会剥离而破坏密封系统。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池的接头片,此接头片在与外装体或粘接膜粘接的部位处不会有由电解质与水分发生的氢氟酸侵蚀,同时提供具有耐侵蚀性的接头片表面层的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电池的特征是,包括具有金属制接头片的电池主体以及具有最内热密封层且置纳下电池主体而使接头片外突的外装体,此外装体的周边经热密封而形成了周边部,接头片之中与外装体周边部对应的部分上设有通过化学变换处理形成的抗侵蚀层,简称为化成处理层。
本发明的电池的特征在于,此接头片的化成处理层是通过磷酸铬处理形成的。
本发明的电池的特征在于,此接头片的化成处理层具有包含酚醛树脂的树脂成分,钼、钛、锆等金属,或金属盐。
本发明的电池的特征在于,此接头片的化成处理层是通过三嗪硫醇处理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电池的特征在于。此外装体还具有基底层、粘合层、阻挡层、第一化成处理层。
本发明的电池的特征在于,此外装体还具有设在粘合层与阻挡层之间的第二化成处理层。
本发明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接头片的外周卷绕有粘接膜。
本发明的电池用接头片的特征是。它设于纳置在外装体中的锂离子电池主体内,从外装体的热密封周边部朝外突出,由金属制成,在接头片表面与外装体周边部对应的部分上设有化成处理层。
本发明的电池用接头片的特征是,接头片的化成处理层是通过磷酸铬的处理形成。
本发明的电池用接头片的特征是,接头片的化成处理层具有包含酚树脂的树脂成分,钼、钛、锆等金属,或金属盐。
本发明的电池用接头片的特征是,接头片的化成处理层是通过三嗪硫醇形成。
本发明的电池用接头片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包括下述工序:准备构成电池用接头片材料的金属片的工序;裁切此金属片制成接头片材的工序;使接头片材的整个表面脱脂的工序;相对于接头片脱脂的部分涂布由磷酸盐、铬酸、氟化物、三聚氰酸化合物组成的溶液的工序;将此溶液干燥成化成处理层的工序。
附图简述
图1示明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电池和具有接头片的电池主体。
图2是说明电池的袋式外装体的透视图。
图3是说明电池的模压式外装体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16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