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频率天线共用器有效
申请号: | 01801598.0 | 申请日: | 200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383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04 |
发明(设计)人: | 樱川徹;佐藤祐已;村上弘三;高山了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H9/25 | 分类号: | H03H9/2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率 天线 共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移动体通信设备中的天线共用器,特别涉及多频率天线共用器。
背景技术
以往的天线共用器一般由同轴谐振器以及分布常数型谐振器构成,并且决定谐振器的段数及其形状,以便获得通带宽度以及衰减量等要求的电性特性。
以往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如图13所示,具备多个天线共用器,即在基板24上以各个同轴谐振器形成的发送滤波器25a、25b与接收滤波器26a、26b。在能够进行开关切换的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制的系统中,如图14所示具备分开通过频率的分波器23与切换接收发送的单刀双掷(Single Pole Double Throw,SPDT)开关27a、27b。SPDT开关27a、27b分别切换发送端16c、16d与接收端17c、17d。
在上述多频率天线共用器中,由于滤波器特性非常依赖于谐振器的形状,故很难获得小型化。尤其对于不能够进行开关切换的码分多址问(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制,不可避免地需要多个谐振器。又,例如,以分布常数型谐振器构成800MHz与1.8GHz等通带频率相差很大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时,分布常数型谐振器所采用的基板材料等的电特性依赖于频率。因此,很难使得基板材料等的电特性等获得优化。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小型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该天线共用器采用多个由具有频率不同的通带的发送用、接收用的2个声表面波滤波器构成,并且通带发生衰减的该滤波器双方都使对方天线共用器。该多频率天线共用器包含安装在同一封壳内的多个天线共用器。而且,在构造上各天线共用器的通带完全不同。
根据上述,能够实现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小型化。
又,在该多频率天线共用器中,将形成了多个发送用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第1压电性基板、形成了多个接收用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第2压电性基板、具有至少在各个接收用声表面波滤波器中使各个发送频段带相位旋转的功能的相位基板安装在同一封壳内。如此,该多频率天线共用器能够抑制发送接收之间的信号泄漏,能够确保绝缘并且实现小型化。
又,在该多频率天线共用器中,构成具有各个频率不同通带的天线共用器的发送用声表面波滤波器与接收用声表面波滤波器分别形成在一个压电性基板上。而且,具有在各个接收用声表面波滤波器中,使各个发送频带相位的功能的相位旋转基板也立体地安装在同一封壳内。这样,对于该多频率天线共用器,不会导致具有相差较大通带频率的多个天线共用器各自产生特性劣化,能够获得小型化。
这里,在上述多频率天线共用器中,对于对应于2个通带频率的双频天线共用器,通过在各天线共用器的天线端上连接天线共用器与安装在同一封壳内的分波器,能够使得天线输出端为一个。如此,能够获得小型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
而且,通过在封壳内层形成使用于上述多频率天线共用器中的相位基板以及分波器,能够获得更加小型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
又,在上述多频率天线共用器中,通过根据通带频率以及要求的滤波特性而分开使用声表面波滤波器与体声波滤波器两者,能够实现性能更优良的、小型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电路图。
图3表示实施形态1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频率特性。
图4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其他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形态1的其他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电路图。
图6表示实施形态1的其他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频率特性。
图7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另一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另一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电路图。
图9表示实施形态1的另一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电路图。
图10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将相位基板作为内层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以往的多频率天线共用器的立体图。
最佳实施形态
以下,参照图1~图12对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对于图1~图12的相同的构造部分采用同一符号。
(实施形态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15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