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由其固化的产品和使用该组合物的成型产品有效
申请号: | 01800840.2 | 申请日: | 2001-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366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饭野匡;今泉光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24 | 分类号: | H01B1/24;H01M8/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固化 树脂 组合 产品 使用 成型 | ||
1.一种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包括:
(A)在石墨晶体中含硼的石墨粉末,
(B)一种可固化树脂和/或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20至99.9∶80至0.1,条件是组分(A)和(B)的质量比总和为100。
2.一种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包括:
(A)在石墨晶体中含硼的石墨粉末,
(B)一种可固化树脂和/或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和
(C)具有纤维直径0.05-10μm和纤维长度1-500μm的气相法碳纤维,和/或具有纤维直径0.5-100nm和纤维长度0.01-10μm的碳纳米管。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和(C)总和与组分(B)的质量比(A+C∶B)为20至99.9∶80至0.1,条件是组分(A)、(B)和(C)的质量比总和为10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与组分(C)的质量比为60至99.9∶40至0.1,条件是组分(A)、(B)和(C)的质量比总和为10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在对石墨粉末施加压力以提供石墨粉末堆密度1.5g/cm3的状态下,相对于施加压力的方向,在作为组分(A)的石墨粉末的直角方向的粉末电阻为0.06Ωcm或更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具有平均颗粒尺寸5至8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何一项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为具有比表面积3m2/g或更低、长径比6或更低、排出堆密度0.8g/cm3或更高和晶格间距(Co值)6.745埃或更小的石墨粉末。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何一项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B)包括选自苯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和烯丙基酯树脂的至少一种树脂,和一种固化剂。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B)包括环氧树脂和苯酚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环氧树脂包括甲酚线性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和苯酚树脂包括线性酚醛清漆型苯酚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B)包括乙烯基酯树脂和/或烯丙基酯树脂;选自烯丙基酯单体、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苯乙烯单体的至少一种单体;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乙烯基酯树脂为酚醛清漆型乙烯基酯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何一项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为含0.05至5(质量)%硼的石墨粉末。
14.一种可通过将权利要求1至13任何一项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固化获得的导电固化产品,该产品具有体积电阻2×10-2Ωcm或更低,接触电阻2×10-2Ωcm2或更低和导热率1.0W/m·k或更大。
15.一种生产根据权利要求14的导电固化产品的方法,它包括通过压塑、滚塑、注塑和注射压塑中的任何一种模塑方法成型固化产品。
16.一种可通过固化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何一项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获得的燃料电池隔板,所述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为包括50至95(质量)%的组分A(或若需要,50至95(质量)%的组分(A)与组分(C)的总和)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该电池隔板具有体积电阻2×10-2Ωcm或更低,接触电阻2×10-2Ωcm2或更低、导热率1.0W/m·k或更大和气体可渗透率1×10-6cm2/sec或更低。
17.一种生产燃料电池隔板的方法,包括通过压塑、滚塑、注塑和注射压塑中的任何一种模塑方法成型该燃料电池隔板,该电池隔板可通过固化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何一项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获得,所述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为包括50至95(质量)%的组分A(或若需要,50至95(质量)%的组分(A)与组分(C)的总和)的导电可固化树脂组合物,该电池隔板具有体积电阻2×10-2Ωcm或更低,接触电阻2×10-2Ωcm2或更低、导热率1.0W/m·k或更大和气体可渗透率1×10-6cm2/sec或更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昭和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08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