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800365.6 | 申请日: | 200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62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杉丸聪;田中晓;西田世纪;高桥彰;吉江淳彦;西村一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2/06 | 分类号: | C23C2/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龙传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性 可加工 优异 电镀 钢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其特征在于:在镀层与母材钢的界面处,存在厚度为20μm或更小,含有,以质量计,25%或更低的Fe,30%或更低的Al,5%或更低的Mg,余者为Zn的合金层。
2.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其特征在于:在镀层与母材钢的界面处,存在厚度为20μm或更小,含有,以质量计,25%或更低的Fe,30%或更低的Al,5%或更低的Mg,余者为Zn的合金层;以及,位于所述合金层上面的含有,以平均质量组成计,4-20%Al,0.8-5%Mg,2%或更低的Fe,余者为Zn的镀层。
3.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其特征在于具有:位于镀层与母材钢的界面处的由内合金层和外合金层构成的合金层,所述内合金层厚度为5μm或更小,含有,以质量计,15%或更高的Fe,20%或更高的Al,2%或更高的Si,5%或更低的Mg,余者为Zn,所述外合金层厚度为30μm或更低,含有,以质量计,25%或更低的Fe,30%或更低的Al,2%或更高的Si,5%或更低的Mg,余者为Zn。
4.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其特征在于具有:位于电镀层与母材钢界面处的由内合金层与外合金层构成的合金层,所述内合金层厚度为5μm或更低,含有,以质量计,15%或更高的Fe,20%或更高的Al,2%或更高的Si,5%或更低的Mg,余者为Zn,所述外合金层厚度为30μm或更低,含有,以质量计,25%或更低的Fe,30%或更低的Al,2%或更高的Si,5%或更低的Mg,余者为Zn;以及,位于所述外合金层上面的含有,以平均质量组成计;4-20%Al,0.8-5%Mg,0.01-2%Si,2%或更低的Fe,余者为Zn,并且其中弥散分布有Mg2Si的镀层。
5.根据权利要求2的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其特征在于:镀层的凝固组织是粒状晶体组织或柱状晶体组织。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的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其特征在于:在镀层组织中存在主要含有Al-Zn的α相,只含有Zn或者一种Mg-Zn合金层的β相以及Zn-Al-Mg三元共晶相。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其特征在于:镀层组织中存在的β相的体积百分数为20%或更低。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的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其特征在于:镀层还含有一种或多种选自于元素组a,b,c和d中之一组或多组的元素,具体如下:
a:一种或多种选自于Ti,Li,Be,Na,K,Ca,Cu,La和Hf的元素,所述每种元素的含量为0.01-1.0%(质量),
b:一种或多种选自于Mo,W,Nb和Ta的元素,所述每种元素含量为0.01-0.2%(质量),
c:Pb和Bi中之一种或两种,所述每种元素含量为0.01-0.2%(质量),
d:一种或多种选自于Sr,V,Cr,Mn和Sn的元素,所述每种元素含量为0.01-0.5%(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之任何一项的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其特征在于:电镀钢材还具有涂漆层和性能优异的抗腐蚀层之任何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优异的抗腐蚀层含有一种或多种选自于氯乙烯、聚乙烯、聚氨酯、氟树脂的高分子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之任何一项的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钢材是电镀钢丝。
12.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优异的电镀钢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第一个步骤,对钢材进行热浸镀锌,所述镀锌液含有,以质量计,3%或更低的Al和0.5%或更低的Mg,并且,然后,作为第二个步骤,对其进行热浸镀合金处理,所述合金镀液含有,以平均质量组成计,4-20%Al,0.8-5%Mg,2%或更低的Fe,余者为Zn,以便在镀层和母材钢的界面处,形成厚度为20μm或更低,含有,以质量计,25%或更低的Fe,30%或更低的Al,5%或更低的Mg,余者为Zn的合金层;而且,之后,通过以300℃/S或更低的冷却速度冷却电镀钢材,使镀层的凝固组织为粒状晶体组织,或者以300℃/S或更高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使镀层的凝固组织为柱状晶体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03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