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列同向流体动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无效
| 申请号: | 01279564.X | 申请日: | 200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5344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郝木明;胡丹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大学(华东) |
| 主分类号: | F16J15/40 | 分类号: | F16J15/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赵东冶 |
| 地址: | 1007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向 流体 动压槽 上游 机械 密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双列同向流体动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它是属于流体密封技术特别是机械密封技术领域。它主要是通过在密封动环或静环上开设两列倾斜方向相同的流体动压槽,其间有一密封坝将两者分开,以实现该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具有良好的较高的密封能力和防固体颗粒能力的。
目前,在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中广泛使用着各种类型的机械密封,但由于它们都存在不同的缺陷和不足,使得使用单位不甚满意。如文献Journal of Lubrication Technology(August,1994,pp625)中介绍了两种具有Y形螺旋槽和人字形螺旋槽的无泄漏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在低压下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但密封能力较低,且一旦固体颗粒进入密封面之间,难以及时排除而形成积累,很容易造成密封面之间的膜粒磨损而失效。又如EP0564153A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列螺旋槽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具有较佳的启动性能和防固体颗粒能力,可用作双向旋转工况下输送液体类泵用轴封,但其密封能力较低,使用范围有限。在中国专利97228284.X中也介绍了一种具有双列反向流体动压槽型非接触式机械密封,指出其具有较高的流体膜刚度和防固体颗粒能力,但极易把固体颗粒泵入密封端面之间而产生磨粒磨损。在专利00239202.X中介绍了一种双列反向流体动压槽自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与上一双列流体动压槽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相比,该新型机械密封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自润滑功能、更佳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良好的防固体颗粒性能和开停车功能等优点,但该密封亦存在密封能力较低、防固体颗粒能力有限、不能用于密封含固体颗粒浓度较高的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双列同向流体动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它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流体动压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存在的如因泵入固体颗粒而易发生磨粒磨损、启动性能差、开发出的具有较高的密封能力、理想的排除固体颗粒功能的新型双列同向动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它主要是通过在密封动环或静环上开设两列倾斜方向相同的流体动压槽,其间有一密封坝将两者分开,以实现该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具有良好的较高的密封能力和防固体颗粒能力的。
附图1即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带缓冲液辅助系统密封结构示意图。
附图2即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开设流体动压槽的密封动环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密封摩擦副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不带缓冲液辅助系统密封结构示意图。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1----轴套套 2----弹簧座 3----弹簧 4----密封箱 5----密封动环6----辅助密封圈 7----辅助密封圈 8----密封静环 9----压盖 10----油封11----油封盖 12----上游动压槽 13----密封坝 14----下游动压槽
该双列同向流体动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主要是由密封动环(5)、密封静环(8)、若干辅助密封圈、弹性元件、旋转轴套(1)、密封箱(4)、压盖(9)、油封(10)等构成,其主要的技术特点是在密封动环(8)的端面开设两列流体动压槽,一列为上游动压槽(12),另一列为下游动压槽(14);下游动压槽(14)自密封环的内径Di开始,延伸至直径Dd1,上游动压槽(12)自直径Dd2开始,一直延伸至密封环的外径Do,两列流体动压槽的倾斜方向一致,均与动环的旋转方向相反;在两列动压槽的中间形成一由直径Dd1和Dd2所形成的密封坝(13)。其密封动环(5)端面上的两列流体动压槽型线可以是螺旋线、圆弧、直线或任何其它形式的曲线;其流体动压槽可以开在密封动环(5)的端面上,也可以开在密封静环(8)的端面上。在实际设计中,其上面的两列动压槽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其动压槽的深度h1和h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两者沿径向可以是定值,也可以是变化的;该机械密封还可根据设计需要可以带缓冲液辅助系统(如附图1),也可以不带缓冲液辅助系统(如附图4),视具体的密封介质而定。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95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