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管接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78423.0 | 申请日: | 200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5168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茂坤 |
主分类号: | F16L33/22 | 分类号: | F16L33/2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接头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接头,尤其涉及一种可将软管更牢固、紧密的衔接于管接头上的软管接头结构。
二、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习用衔接管接头10是用以衔接输送气(液)体软管12,其主要是在管接头10的一端设有一衔接端11,供软管12套接,再借助一束环13包束于软管12端口外侧,束环13则可借由螺栓14与螺帽15的旋锁,而将软管12束紧于衔接端11上,以达到衔接软管12与管接头10的目的。由于上述习用管接头10与软管12的衔接,仅是利用束环13由外向内将软管12迫紧于管接头10的衔接端11;因此,管接头10的衔接端11与软管12的衔接,很容易因螺栓14与螺帽15的旋锁不确实或软管12的硬化变形等因素,而产生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形。尤其是,当该软管12用于输送高压气(液)体时,则管接头10与软管12间时常会因束环13的夹持力不足,而造成高压气(液)体的喷出或渗漏,此时倘若软管12所输送的气(液)体为易燃或有毒物质,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改善上述习用软管接头结构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可将软管更牢固、紧密的衔接于管接头的软管接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软管接头结构,包括一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中央设有贯通的孔道,管接头上设有一制动环,制动环的一侧设有一供软管套接的衔接端,该衔接端的外侧形成一往外渐缩的斜锥面,斜锥面设有外螺纹;还设有:内套管,其中央设有贯通的内螺孔,该内螺孔恰可螺合于管接头的衔接端,该内套管的一端剖设有剖缝;外套管,为一中空的套管,其一端的内管径约等于软管外管径,恰可套置于软管外面,另一端形成一内径略大的扩管端,该扩管端与外套管间的内管壁形成一转折壁;将内套管套置于软管内,而将外套管套置于软管外,然后将管接头的衔接端旋入内套管的内螺孔,令衔接端挤压内套管具有剖缝的管壁向外扩张,而将所对应的软管管壁局部向外扩张变形,以同时获得一径向与轴向的结合力,进而令软管更牢固、紧密的衔接于管接头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软管接头结构,其中管接头的衔接端内侧外环壁设有一防漏垫圈。
前述的软管接头结构,其中内套管外环壁设有一止滑纹。
前述的软管接头结构,其中外套管的扩管端管口内缘设有一环状的凸唇。
前述的软管接头结构,其中管接头亦可在制动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供软管套接的衔接端。
前述的软管接头结构,其中内套管的剖缝亦可设有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单一剖缝。
本实用新型可将软管更牢固、紧密的衔接于管接头上。
四、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软管接头结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习用软管接头结构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前的平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平面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套管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管接头20、内套管30及一外套管40组成;其中:
管接头20(请同时参阅图3、4所示)中央设有贯通的孔道21,而在管接头20上设有一制动环22,制动环22的一侧设有一供软管50套接的衔接端23,该衔接端23的外径形成一往外渐缩的斜锥面25,斜锥面25设有外螺纹26,且于衔接端23的内侧外环壁设有防漏垫圈24,而制动环22的另一侧设有一可供锁接于控制阀60阀口(或其他机件的气、液体输出、入口)的螺合端27(如图5所示)。
内套管30(请同时参阅图3、4所示)中央设有贯通的内螺孔31,该内螺孔31恰可螺合于管接头20的衔接端23,该内套管30的一端剖设有若干的剖缝32,另一端外缘则设有一倒角部33,其外环壁设有止滑纹34。
外套管40(请同时参阅图3、4所示)为一中空的套管,其一端的内管径约等于软管50外管径,恰可套置于软管50的外面,而另一端形成一内径略大的扩管端41,该扩管端41与外套管40间的内管壁形成一径向的转折壁42,且扩管端41的管口内缘设有一环状的凸唇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茂坤,未经张茂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84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