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无效
申请号: | 01277429.4 | 申请日: | 200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5171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勋;周志贤;郑重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天线,尤其是指一种内置于电子装置中用于无线通讯的天线。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见芬兰专利第982366号。如图1所示,该现有技术所揭示的天线600在平面辐射片上设置有三个开槽601、602及603,从而形成第一、第二辐射部;而接地部606则与二辐射部连接并与该二者位于同一平面。但是,由于该现有天线的辐射部及接地部均位于同一平面,安装时需平铺在电子装置上,占用较大的安装面积,不利于降低电子装置整体体积,而与电子装置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相背。
【创作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小安装面积的天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连接部、接地部及馈线。其中第一辐射部位于第一平面上,以与第一频率信号谐振,其上设有馈点;第二辐射部位于第二平面上,以与第二频率信号谐振,且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弯折成一定角度;连接部自第一平面延伸至第二平面,用以连接第一、第二辐射部;接地部自连接部延伸至第三平面而与第一辐射部相对;馈线的内导体与馈点电性连接,而外导体层则与接地部电性连接,以实现接地的功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天线的各组件均处于不同平面,因而其在电子装置中所需的安装面积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天线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工作频率为2.45GHz时的水平极化辐射场图。
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工作频率为2.45GHz时的垂直极化辐射场图。
图6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工作频率为5.25GHz时的水平极化辐射场图。
图7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工作频率为5.25GHz时的垂直极化辐射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9是图8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天线1是平面倒“F”型天线(PlanarInverted-F Antenna),包括天线本体和馈线50,其中天线本体由金属片制成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平面11、12、13组成。第一平面11与第二平面12垂直,第三平面13由第二平面12延伸并与第一平面11相对。天线本体的第一辐射部20位于第一平面11,第二辐射部30位于第二平面12,而接地部40则位于第三平面13。
第一辐射部20用以与第一频率信号谐振,其下表面设置有馈点21,后边缘左端垂直向下延伸设置有位于第二平面12的第一连接部121,第一连接部121继续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2,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大致呈“L”状。第二辐射部3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22上边缘靠近第一连接部121处,用以与第二频率信号谐振。第二辐射部30与第一、第二连接部121、122同位于第二平面12,并且分别与第一辐射部20及第一、第二连接部121、122间形成有第一、第二及第三开槽123、124、125。阻抗匹配部6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22上与第二辐射部30的连接处。接地部40由第二连接部122下边缘垂直向前延伸并且与第一辐射部20平行相对,用以将天线1固定在电子装置(未图示)上并将天线1接地。
馈线50由内向外包括内导体51、包覆内导体51的内绝缘层52和包覆内绝缘层52的外导体层53。外导体层53焊接在接地部40上并靠近阻抗匹配部60的右下侧,内导体51和内绝缘层52由焊接点经过阻抗匹配部60到达第一辐射部20,使内导体51与馈点21电性连接,其中内导体51、内绝缘层52与阻抗匹配部60形成电容,通过改变阻抗匹配部60的高度而调节阻抗匹配部60与内导体51的相对面积,可消除天线1输入阻抗的虚部值,从而使天线1的输入阻抗与馈线50的特性阻抗相等。
馈点21可设置在第一辐射部20下表面的中部或侧边,从而根据需要可使信号通过中心或侧边馈入方式进行馈入。当馈线50将第一频率信号馈入位于第一辐射部20的馈点21时,第一辐射部20与第一频率信号发生谐振,当馈线50将第二频率信号馈入馈点21时,第一辐射部20不与第二频率信号发生谐振,而第二辐射部30通过感应与第二频率信号发生谐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74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