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01276667.4 | 申请日: | 200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5194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发明(设计)人: | 乔治·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24 | 分类号: | H01R12/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设有推动件而使其容易与对接连接器相脱离的柔性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用以组设柔性线缆的现有电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含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绝缘盖体及推动件,每一导电端子包括采用绝缘刺破方式(InsulationDisplacement Contact,IDC)与柔性线缆的导体部相连接的结合端及与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相连接的对接端。绝缘盖体将柔性线缆压接在绝缘本体上,推动件用以将低构形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相分离。这种线缆连接器的低构形设计符合电子工业领域小型化发展的趋势,但要将这种低构形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分离却比较困难。
推动件通常位于绝缘盖体及电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垂直上方的位置处,然而这种结构设计将增加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对接连接器的整体组装高度,显然与低构形连接器小型化发展的趋势不符。
因而这种现有电连接器结构实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推动件的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容易与对接电连接器相分离,且不会增加该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的整体组装高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绝缘盖体及推动件,电连接器包含有具相对两端部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两端部之间的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绝缘盖体具有相对两端部及设置成与一柔性线缆形状相对应的下表面,用以将柔性线缆压接在电连接器上并定位柔性线缆的导体部,从而在电连接器端子与线缆导体部之间建立绝缘刺破型连接,推动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绝缘本体上,且能在位于绝缘盖体上表面上方的第一位置及与绝缘盖体上表面相平齐或位于其下方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推动件的电连接器组件,拉动件可在锁扣件上旋转,从而不至增高该电连接器组件的高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的用于组接柔性线缆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局部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未组装柔性线缆时立体组合图,其推动件位于第一位置。
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放大的前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5是如图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其推动件位于第二位置。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7是如图6所示绝缘本体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推动件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8线A-A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11是图10所示线缆电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图,其推动件未图标。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揭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揭推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线缆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其中图13所揭的推动件组接在图12所揭的绝缘本体上。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揭线缆电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揭应力消除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线缆连接器组件未组装柔性线缆时立体组合图,其中图16所揭推动件应力消除件组接在电连接器上。
图18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包括电连接器3、可将柔性线缆9固持上电连接器3上的绝缘盖体5及推动件7。
电连接器3包括一长形绝缘本体30及若干导电端子(图未示)。绝缘本体3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部300,每一端部300均形成有从其上端向下延伸的收容槽302,一对相对设置的头部31各从端部300的外壁向外延伸。头部31为圆柱体构形,其具有从端部300垂直向外延伸的颈部32及从颈部32向外延伸且直径大于颈部32的增大部33。导电端子藉绝缘刺破(IDC)方式安装在绝缘本体30内。
绝缘盖体5包括一长形平板状主体部50及两端部52,主体部50设有上表面54及与之相对的下表面56。下表面56上形成若干凹槽561,其表面形状恰能与柔性线缆9的导体部90相配合,以准确定位导体部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66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鼓风炉
- 下一篇:踏板车发动机大、小轮驱动输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