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快速升扬到顶举位置的千斤顶无效
申请号: | 01275708.X | 申请日: | 2001-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5116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叶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国忠 |
主分类号: | B66F3/25 | 分类号: | B66F3/2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张占榜 |
地址: | 台湾省嘉义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到顶 位置 千斤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千斤顶,特别涉及一种具快速升扬到顶举位置的千斤顶。
背景技术
敬请参阅图1、2所示,一般千斤顶是包括一底座10与顶座14之间固设有内、外缸12、11,使内缸12内形成一内油室,而内、外缸12、11之间形成装满液压油的储油室A,且内油室内装设一末端具活塞131的顶举柱13,该顶举柱13的另一端伸出于外而可进行推举;在位于储油室A的底座10端面上设一装有滤网的吸油孔101,该吸油孔101通至底座10中所设的主油路102下端,然后在主油路102的稍下方处设一受柱体32顶止,并塞住主油路102的下方的止逆钢珠31,同时在位于主油路102中间处设一可受调整螺钉34顶止的主钢珠33,并在位于主钢珠33的稍上方主油路102壁面上设一通至内油室的入油孔106(如图3所示);此外,如图4所示的前述主油路102的位于止逆钢珠31的稍上方壁面设一油孔103通至另一回油路104,而回油路104内装设有受螺钉41顶住的弹簧42,且弹簧42下端设一末端顶设一钢珠44的顶子43,而该钢珠44置于连通至油孔103的油孔上,并在回油路104上设一回油孔105通入储油室A中。
因此,当设于底座10上的唧筒2由油孔103抽吸时,会将储油室A内的液压油由吸油孔101吸入主油路102的下端,并顶开止逆钢珠31而使液压油被吸进入油孔103及唧筒2内,然后再当唧筒2推挤时,则会把液压油送入主油路102内,而在止逆钢珠31的挡止下而不会回流入储油室A内,使液压油把主钢珠33向上顶开,而让液压油由主油路102再经入油孔106进入内油室,如此不断地令唧筒2反复的动作,即可使液压油会不断地涌入内油室中,使内油室中的顶举柱13被液压油向外挤迫伸出而升扬,以达举推的作用,可是每次进入内油室的液压油油量少,且内油室的截面积又大,所以使得顶举柱13无论是否到达顶举的位置或有无作功,其升扬的速度非常地缓慢,造成在未到达顶举位置的无作功行程因过于缓慢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于是,为解决上述已知千斤顶的无作功行程的升扬速度过慢的缺点,本创作人经研究开发,终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具快速升扬到顶举位置的千斤顶,以解决使其尚未顶举作功的顶举柱快速升扬,以达缩短时间的技术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具快速升扬到顶举位置的千斤顶,是一底座与顶座之间固设有内、外缸,而在内缸中装设一末端具活塞的顶举柱,并设吸油孔通于储油槽及底座上所设的主油路下端,而在主油路下方设一止逆钢珠;另再设一油孔通于主油路的止逆钢珠上方处,该油孔通至回油路,其特征是:该顶举柱中间容设一具贯穿油孔且螺固于底座上的副轴杆,该主油路的中间处设一受弹簧顶压的下钢珠,并于该弹簧上端设一上钢珠,该上钢珠上又设一受弹簧顶推的顶柱,该弹簧上端受一调整螺钉顶止;位于下钢珠的上方主油路的壁面上设一通至副轴杆中间所设油孔的第一油孔,并在位于上钢珠的上方主油路壁面上设一通入内油室的第二油孔;配合底座上所设的唧筒动作状态下,该液压油先顶开下钢珠而由第一油孔流入副轴杆的油孔中,该尚未作功的顶举柱快速地升扬,该顶举柱受到阻挡而作功状态下,该液压油压力增大推开上钢珠由第二油孔流入内油室中,该顶举柱形成顶举;
该底座位于储油室的端面另处开设另一油孔,该油孔上装设有一接设一导管并延伸至储油室底下的止逆阀,该油孔另端又通至内缸的内油室中。
本实用新型是在千斤顶的内缸的顶举柱中间容设一具贯穿油孔且螺固于底座上的副轴杆,另在底座的主油路中具有原来的止逆钢珠外,并在主油路内装设两组受弹簧顶压,而塞在主油路的上、下不同位置的上、下钢珠,且在位于两钢珠之间及上钢珠的稍上方主油路壁上,各设有通至副轴杆中间油孔的第一油孔,与通至内油室的第二油孔;所以当液压油受唧筒的压挤而会先将主油路的下钢珠顶开,而使液压油由第一油孔流入副轴杆的油孔中,由容设副轴杆的轴孔的较小截面积,使尚未顶举作功的顶举柱可快速地升扬,同时当顶举柱升扬至顶举位置后,因顶举的力量产生而使主油路中的液压油压力增大,进而顶开第二钢珠,使液压油可由第二油孔流入内油室,由内油室较大截面积的作用,而使顶举柱能够产生所需的顶举物品或所衔接的机构的力量,从而解决了使其尚未顶举作功的顶举柱快速升扬,以达缩短时间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国忠,未经叶国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57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