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纳米管平板型荧光光源无效
申请号: | 01275415.3 | 申请日: | 200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5159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彦;吴桔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0 | 分类号: | H05B33/00;H05B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伟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平板 荧光 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尤其是一种碳纳米管导致发光的超薄平板型荧光光源。
背景技术
在实用光源领域,荧光光源(VFLS)属于绿色生态照明,其发光依靠电子流激励荧光粉而产生可见光,在特征谱上的发光亮度高,视角宽,光效高,可获得全色,而且工作温度范围宽,不含热效应引起的红外光谱,发光靠电子束控制,响应时间快,结构简单,省电,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现有技术中VFLS一般为电场激活汞蒸气,产生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外加电场通过金属电极加速汞原子,产生紫外线,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发出可见光。前发光型VFLS射出的光主要由发光层贴着前玻璃内表面那面发出的,也含有荧光粉层体积内未被吸收和散射的光。另外一种VFLS结构能同时利用荧光屏背对前玻璃内表面那面粉层发出的光,这种结构要求电子源有一定光学透明度,还须在后玻璃板附近设置光学反射镜。图1是一种前发光型平板二极管VFLS的结构剖面原理图。
由于对于荧光光源的超薄、高亮度、节省能源的要求日益增加,目前主流的平板型光源为含汞荧光光源他们都是利用汞蒸气,产生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汞对环境将造成很大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成本较高,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平板型荧光光源,其亮度高、色彩鲜艳、超薄、成本低、荧光面积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纳米管平板型荧光光源,它包括背面板、荧光发光层以及前面板,其中前面板和背面板对合构成荧光光源本体,荧光发光层设置在前面板和背面板之间。背面板内面层上设有作为阴极的碳纳米管,并设有电极引出端,前面板内面层上设有透明导电电极、荧光粉,背面板内面层上的碳纳米管以及前面板内面层的荧光粉构成荧光发光层。
前面板内面层上设有丝网漏印、起到支撑前面板和背面板作用的隔离子。隔离子设置在放电的碳纳米管缝隙之间,隔离子相互之间有间距。隔离子具体地材质,为透明低熔点玻璃粉材质。根据需要,并且为保障精度,隔离子可制作为多层结构。
背面板为玻璃基材层或陶瓷基材层,其上设有导电层,或者直接采用低电阻导电膜玻璃。碳纳米管为背面板导电层上定向生长制成。
前面板为透明的基材层。
前面板和背面板对合构成荧光光源本体的侧面封装预留口处设有平行的排气管。排气管内设有消气剂。
本实用新型采用真空微电子技术,利用碳纳米管场致冷发射原理制作高亮度、高效率、长寿命的场致发射平板型荧光光源,其成本较低、而且色彩鲜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状态前面板、背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子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电条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碳纳米管平板型荧光光源,它包括背面板1、荧光发光层以及前面板2,其中前面板21和背面板对合构成荧光光源本体,荧光发光层设置在前面板2和背面板1之间。背面板1内面层上设有作为阴极的碳纳米管12,并设有电极引出端11,前面板2内面层上设有导电层21、荧光粉22,背面板1内面层上的碳纳米管12以及前面板2内面层的荧光粉22构成荧光发光层。具体地,前面板2为透明的基材层,背面板1为玻璃基材层或陶瓷基材层,其上设有导电层,或者直接采用低电阻导电膜玻璃。碳纳米管1 2为沿背面板1导电层上腐蚀出的导电条上定向生长制成。
前面板2和背面板1对合构成荧光光源本体的侧面封装预留口处设有平行的排气管3,这样可保障荧光光源本体的抽真空和超薄的要求,而不至于因为排气管3的体积导致荧光光源本体的增厚。排气管3内设有消气剂4,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荧光光源本体的有效面积,而且通过使用消气剂进一步满足荧光光源本体的真空度的要求,提高荧光光源本体的使用寿命。
为保障,对于大面积的荧光光源本体内部抽真空中,前面板2和背面板1之间能够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前面板2内面层上设有起到支撑前面板2和背面板1作用的隔离子23。隔离子23采用为透明低熔点玻璃粉材质。隔离子23具体的形状符合放电的碳纳米管12缝隙,因此设置在放电的碳纳米管11缝隙之间,隔离子23相互有间距。为保障精度,隔离子23采用丝网漏印制作,根据不同的厚度要求隔离子23为多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54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开关用温度报警器
- 下一篇:建筑设计异形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