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束环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74489.1 | 申请日: | 200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5250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台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台西 |
主分类号: | B65D63/08 | 分类号: | B65D6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天成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秦炯农 |
地址: | 中国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束环,尤指一种于束环的环状扣定路径,设置两种相异向的扣合结构的束环。
背景技术
束环的运用领域非常广泛,在一般汽车传动轴或机械用的万向接头外表套设的防尘套上,或是软式管套与硬式管颈间等的接合处,在实际上,通常以人工方式将该束环套紧于上述的防尘套或软式管套上,以防止异物或粉尘等进入该接合处的内部。
因此,为使防尘套或管套得以牢固的套束在轴体(管体)上,遂有一种现有的束环结构被提供,例如,台湾专利公告第369106号专利案,是描述一种管件的束环迫紧结构,其包括一束带、盖子以及一夹座,其束带的一端形成通孔,且带面上形成几个卡孔,而盖子与夹座则对应通孔位置设置,其所成之内部中央设有一可旋转调节的迫紧件,当束带的端部插进该盖子内部时,束带上的卡孔,与迫紧件的螺旋体形成螺接,若对迫紧件施予一预定方向的转动,将可使被套设于束带内的套体受到束带的束缚下而迳向内缩,能将套体与轴体(管体)形成束紧固定。
惟上述此种现有的束环虽已达到束紧的功用,然而在使用上仍存在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兹将其分析如下:1.使用时,必需借助一特定的工具,通过其能对迫紧件施予卡制,以令其进行 旋紧或放松束带。2.由于整体的构件复杂,且盖子与夹座的外凸,因此相对占去较大空间。3.使用上,若不慎对迫紧件施予过度的力,则将使其内的螺旋体与卡孔间产生 螺接空转,甚至发生脱轨而失去压制能力。
鉴于上述现有束环的缺点,并在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人便发展出另一种束环结构,例如,台湾专利公告第307347号专利案,描述一种改进式束环,如图1所示,其由一束带1的一端部上凸设有一夹紧凸缘11,并于夹紧凸缘11至自由端间设有数个朝内同向逆勾突出于束带另端外表面处的卡合片12,且束带1的另一端表面则形成数个等距间隔的卡槽13,由此可将束带1的两端直接围覆在包覆在轴体(管体)21连接处外表的套体2(防尘套、软式管套)外部上,并使具该卡合片12的一端叠覆于具有卡槽13的另一端外侧,并以长柱型工具夹制夹紧凸缘11的两侧,依此过程,使束带1的各卡合片12能轻易的嵌扣于卡槽13中,并相对令束带1围包套体2,达到束紧的作用,即令束环完成对轴(管)件连接部一简易的束紧功能。
惟上述改进型式的束环结构虽已能透过简化的构件,即达成简易束紧的功用,但使用上仍存在问题,兹将其分析如下:
即在束带1束缚于该等套体2后,由于万向接头在运动时呈不定角度或正、反向的转动,故束带1便会时常承受其不定扭转,极有可能因其环状路径的前、后移推向性,造成其卡合片12受该推力朝卡槽13外脱落,致使束带1的束紧能力丧失,且在夹紧凸缘受外力意外冲击时,也可能令该嵌卡作用丧失,而使束带松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束环改进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嵌卡作用不稳定,束带易松脱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是一体形成长条状环带体,并在环带体一端部的预设位置凸设一束紧部,自该束紧部旁侧朝自由端的区段内,设有至少一个呈现朝向该端处斜凸出的第一扣件,并再于该端处对应第一扣件设置至少一个相逆方向且朝内侧凸出的第二扣件,而环带体的另一端部的区段上则设有数个成等距间隔的扣部;当环带体卷曲环套于一轴(管)件外的套体上时,可利用上述诸第二扣件对应叠覆于扣部处,并利用该带体的最终夹束操作而嵌入扣部内定位;而第一扣件的相异向凸出设计,则可在环带体遭受环状路径外力而有所位移时,受推动反向嵌入扣部内,以防止第二扣件因受力位移而松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功效:
1、一体形成,结构简单;
2、嵌卡作用稳定,束带不易松脱。
附图说明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较佳的了解:
图1为现有束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参考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参考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参考图。
图式中元件编号与名称对照:
1 束带(现有)
11 夹紧凸缘
12 卡合片
13 卡槽
2 套体
21 管体
3 环带体
30 自由端
31 束紧部
32 第一扣件
33 第二扣件
34 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台西,未经刘台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44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内画瓶
- 下一篇:可伸缩的排气管装饰动扇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