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眶上锁孔入路专用撑开器无效
申请号: | 01274411.5 | 申请日: | 200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5123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25 |
发明(设计)人: | 林毅兴;邱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0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孔 专用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专用于神经外科“钥匙孔”手术的眶上锁孔入路撑开器。
背景技术:
临床医疗上使用眶上锁孔入路时需要撑开切口,现有技术中主要使用普通乳突撑开器或拉钩、丝线牵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在临床医疗上使用眶上锁孔入路时需要撑开切口,现有技术中主要使用普通乳突撑开器或拉钩、丝线牵拉,由于眉弓切口的下缘是眼睑,皮肤薄而柔软,而切口上缘皮肤较韧,但是在用力撑开眶上锁孔入路时,由于眉弓的两切口缘对抗的阻力不均,切口下缘推移比上缘明显,导致撑嘴下滑,真正需要暴露的眶上部皮肤难以撑开,而切口下部的眼眶内容物则受压,很可能造成眼眶内容物的挤压伤,如果将撑开器的撑嘴撑在眶顶则又阻挡前颅底的视野,而且在需要去除眶顶时,撑嘴仍不可避免会压迫眶内容物,而采用拉钩和丝线时,其牵拉力量又不能满足切口牵开暴露的需要。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眶上锁孔入路专用撑开器,所述的这种眶上锁孔入路专用撑开器包括一个已有技术中的普通撑开器的把手,其中,在所述的已有技术中的普通撑开器的把手的前端设置有两片撑嘴,其中使用于切口上缘的撑嘴为弧形,所述的使用于切口上缘的撑嘴包括一个撑齿,所述的撑齿为一个弧形板,所述的撑齿上设置有孔,使用于切口下缘的撑嘴为一个带孔的撑板,其后部设置有一个颧突撑齿,所述的颧突撑齿的设置部位距离撑嘴最前部30-40mm,所述的颧突撑齿为一个曲折的凸起物,所述的使用于切口上缘的撑嘴和使用于切口下缘的撑嘴分别通过已有技术中的活动关节与所述的把手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对照,所述的使用于切口上缘的弧形撑嘴可以适应切口的弧度,使切口上缘皮肤能够均匀撑开并增大切口中部的撑开度,所述的上下两个撑嘴的撑齿上设置有孔,可以减少对面部组织的损伤,所述的使用于切口下缘的撑嘴上的颧突撑齿向外侧突出,当撑嘴前部将切口下缘皮肤向下推移到刚显露眶缘时,颧突撑齿可以抵住额骨颧突后的凹陷以限制撑嘴前部的进一步下移,避免压迫眼眶,并以此为支撑使上部皮肤继续撑开,完成暴露的需要,通过所述的连接撑嘴和把手的活动关节可以拆卸撑嘴,方便在不同手术需要时更换撑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眶上锁孔入路专用撑开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眶上锁孔入路专用撑开器的撑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眶上锁孔入路专用撑开器,包括一个已有技术中的普通撑开器的把手1,其中,在所述的已有技术中的普通撑开器的把手1的前端设置有两片撑嘴,其中使用于切口上缘的撑嘴2为弧形,所述的使用于切口上缘的撑嘴2包括一个撑齿3,所述的撑齿3为一个弧形板,所述的撑齿3上设置有孔,使用于切口下缘的撑嘴4为一个带孔的撑板,其后部设置有一个颧突撑齿5,所述的颧突撑齿5的设置部位距离撑嘴4最前部30-40mm,所述的颧突撑齿5为一个曲折的凸起物,所述的使用于切口上缘的撑嘴2和使用于切口下缘的撑嘴4分别通过已有技术中的活动关节6与所述的把手1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对照,所述的使用于切口上缘的弧形撑嘴2可以适应切口的弧度,使切口上缘皮肤能够均匀撑开并增大切口中部的撑开度,所述的上下两个撑嘴的撑齿上设置有孔,可以减少对面部组织的损伤,所述的使用于切口下缘的撑嘴4上的颧突撑齿5向外侧突出,当撑嘴4前部将切口下缘皮肤向下推移到刚显露眶缘时,颧突撑齿5可以抵住额骨颧突后的凹陷以限制撑嘴前部的进一步下移,避免压迫眼眶,并以此为支撑使上部皮肤继续撑开,完成暴露的需要,通过所述的连接撑嘴和把手1的活动关节6可以拆卸撑嘴,方便在不同手术需要时更换撑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未经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44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