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缩径式油挡无效
申请号: | 01273869.7 | 申请日: | 200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5068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国 |
主分类号: | F16J15/40 | 分类号: | F16J15/4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辉 |
地址: | 066001 河北省秦皇***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缩径式油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炼油等机械传动中的缩径式密封油挡。
背景技术:
旋转机械中的漏油,漏水是机械传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动的非接触式密封或接触式密封均不理想,因此,随之开发出了分瓣式的油挡。该结构的油挡主要采用若干分瓣体,并在每一分瓣体的接缝处都采用榫式连接,使其每一分瓣体之间的配合端都留有间隙,然后再由每一间隙中配用软密封胶管,这样不仅难以保证配合精度,而且还难以实现机械加工和测量。此外该结构形式仅仅实用于大轴径,由于榫式的连接形式很难实现对小轴径中的应用,同时一旦配置的软密封胶管破损,不但起不到密封作用,反而增加了泄漏点,因此,需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缩径式油挡,通过每一分瓣体均是一条向心的直线,并可向园心自动调心来补偿磨损量,以此来保证各分瓣体搭接处的严密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缩径式油挡,包括分瓣体滑板组合成的活动式封闭圆环,所述的各分瓣体滑板之间的配合端由带有的胶封中分面和呈阶梯状的搭接伸缩口构成,且在每一胶封中分面上设有半圆槽,以及各分瓣滑板的平面弧径上设有限位孔。
所述的分瓣体滑板的每一结合处的胶封中分面均是一条向心的直线端面。
所述的分瓣体滑体的每一结合处的端面,可以为同一形状的胶封中分面端面,也可以为同一呈阶梯状的端面。
本新型的缩径式油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该油挡组合安装方便,密封寿命长,线速度高,不伤对磨轴。当对应于旋转处的分瓣体滑板内径磨损时,可通过每个滑板后面设置的弹簧作用,把半圆槽内配置的软胶管压缩变形,直到伸缩量达到零点减少了泄漏。加之由滑板上的回油处下方留有的伸缩口,使其伸缩口的圆周磨损时可自动调心补偿,从而达到对旋转轴的密封和往复直线运动的密封都有较明显的效果。同时该油挡不仅适用于大轴径的密封,而且还适用于小轴径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缩径式油挡结构视图。
图2为A向放大局部视图。
图3为滑板伸缩口搭接配合局部的展开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的缩径式油档,它采用了六等分的分瓣体滑板1组合成的一个活动式封闭圆环,也可采用若干分瓣体组合。该分瓣体的数量可按轴径来确定,通常应取偶数,而且每一个分瓣体滑板1的分瓣体结合处的端面均为一条向心的直线胶封中分面4,一方面便于加工和测量,另一方面还具有分瓣滑板1内径磨损时,可向圆心自动补偿作用,由其中一滑板1两端带有呈阶梯状的搭接伸缩口2,而另外两滑板1的一端是带有阶梯状的搭接伸缩口2,另一端带有胶封中分面4,其余各滑板1的两端均为胶封中分面4,使其各分瓣体滑板1组合安装时,按分瓣体的配合端面组合而成,在胶封中分面4上设有半圆槽5,当组合时,各半圆槽5组合成一圆形孔,见图2,并分别利用分瓣体滑体1上阶梯状端面组合成的搭接伸缩口2和半圆槽5组成的圆孔内配置的软胶管,使其具有良好的密封和弹性伸缩作用,为保证各分瓣体滑板1相互间的整体转动,且在分瓣体滑板1的平面弧径上均设有限位孔3。上述的结构设计减少各分瓣体间的配合间隙,以及配置的软胶管。当对应于旋转处的分瓣体滑板1内径磨损时,可通过每个滑板1后面配置的弹簧作用,把伸缩口2及圆孔内配置的软胶管压缩变形,直到伸缩量达到零为止。
由图3给出了滑板伸缩口搭接配合展开的具体结构,它由各滑板1上带有的呈阶梯状的端面相互吻合搭接而成,在其分界面的两侧形成的伸缩口2,可利用其伸缩口2内配置软胶管用于伸缩口2在圆周有磨损时做补偿用。
上述描述仅对所给附图内容作了说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做出下述的改变和变化,均属于本构思范围。如上述的结构形式为滑板1上结合处是由带有的胶封中分面4与伸缩口2混合搭配使用方式,而下述的方式是利用所述的各分瓣体滑板1结合处的两端,均可采用同一形状的胶封中分面4,及其上带有的半圆槽5,安装组合后各半圆槽5组合成一圆孔。
同样,由各分瓣体滑板1结合处的两端,均可采用同一形状的阶梯状湍面,利用阶梯状端面相互搭接吻合组成的伸缩口2,均可完成上述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国,未经王维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38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