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次组合无效
申请号: | 01271849.1 | 申请日: | 200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5169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元;黄楠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H04B10/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安装于光电传收模组中的光学次组合,尤指一种可更换光纤固持部的光学次组合。
【背景技术】
光通讯网路中,光学次组合是安装于光电传收模组中,和外部光纤连接器配合,以接收或发送光信号并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它包括一壳体、一透镜和一光电元件,该壳体进一步包括一安装孔和收容腔,该安装孔可收容内置光纤的插针(Ferrule),该收容腔可安装光电元件于其中,透镜布置于光电元件和光纤中间以汇聚其间所传输的光束。光学次组合按其所收容的光电元件分别为激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可分为发送光学次组合和接收光学次组合。因需要实现光学元件和光纤的对准,故其制造精度高,成本接近光电传收模组总成本的一半。
一种现有光学次组合请参阅美国专利第5,692,083号,它的壳体是将固持光纤插针的安装孔、安装光电元件的收容腔以及透镜一体注塑成型,以保证相互的精确位置。但是,传统的FC、SC型光纤连接器以及小尺寸规格(SFF,Small Form Factor)的LC、MU型连接器分别采用直径为2.5mm和1.25mm的圆柱状插针,而且它的外部连接结构也不相同,所以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光纤连接器设计多种光学次组合,从而增加制造步骤,而且光电传收模组要连接不同光纤连接器需更换整个光学次组合,不利于降低成本。
另一种现有光学次组合请参阅美国专利第5,189,716号,它的壳体中光纤固持部、透镜固持部和光电元件固持部都是单独制造,再相互焊接或紧密配合为一体,但该壳体组成元件较多,从而各元件的加工要求更高以保证配合精度,且安装复杂,所以该设计仍未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以更换光纤固持部的光学次组合,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光纤固持部,从而可与多种光纤连接器配合,且制造成本较低的光学次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光学次组合,可与外部光纤配合,以实现光电信号处理,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以及一光电元件,其中,该第一壳体包括一可插入并固持光纤于其中的安装孔,该第二壳体包括一突起、一收容腔和一透镜部,该收容腔可收容一可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光电元件于其中,该突起是与透镜部一体成型,并且该突起与第一壳体之安装孔过盈配合,从而连接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透镜部的光轴与插入的光纤以及第二壳体内的光电元件同轴对准,并位于中间,以汇聚光电元件和光纤间传输的光束。
与现有的光学次组合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它可实现第二壳体的批量生产,并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配合,即可连接不同类型的光纤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次组合的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次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次组合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分解剖面图。
图4是图1沿IV-IV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次组合中另一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分解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光学次组合包括一第一壳体1、一削边圆柱形第二壳体2以及一安装于第二壳体2内的光电元件(请参照图4),该第一壳体1可收容内置光纤的传统型插针(图未示)。
请参阅图3,该第一壳体1可一体成型,其内开设一贯通第一壳体1的阶梯状安装孔11,以收容光纤端部的插针(图未示),该安装孔11进一步包括一导引部111、一定位部112和一安装部113,且它们均为同轴布置的圆柱面。其中,该导引部111可引导内置光纤的插针(图未示)进入其中,它向内延伸出一孔径略小的定位部112以径向定位并固持SC型光纤连接器的插针(图未示),该定位部112进一步延伸出一孔径更小的安装部113以和第二壳体2相配合(详后述)。但是,该第一壳体1并不仅限于配合SC型光纤连接器,其外表面加工螺纹后即可配合FC型光纤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18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镇流器的预热、启辉和过流保护控制装置
- 下一篇:对称双永磁体霍尔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