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质药液蘸吸体与其杆体端部的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70664.7 | 申请日: | 200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5196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振东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06 江苏省连云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液 蘸吸体 与其 杆体端部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软质物体与另一与其材质不同的硬质物体的连接方式,尤其涉及一种软质药液蘸吸体与其杆体端部的连接装置。
现实生活中,软质蘸吸体与其杆体端部的连接,一般均需要借助于一种以上的其它物体直接介入,如用连接件或用粘接剂等。
以棉签为例:在各类医疗机构中,棉签作为药液的载体涂擦皮肤及伤口而被普遍使用,近年来,又出现了能将药液置于签杆中的复合棉签。但其将棉体与签杆相连接的方式,均采用传统的缠绕包裹:将签杆置于棉签机的胶轮轨道中旋转,并在签杆的缠棉端涂上能粘棉的粘合剂;而从疏棉器中出来的棉丝在被旋转的带胶签杆缠绕之前,也必须用赋型剂浸湿,缠绕完毕后再烘干湿棉体。
上述传统棉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第一,由于使用了大量的粘合剂与赋型剂使得棉签的棉体因被粘合剂等物质占去了很大的纤维间隙,而使棉体的吸水率大大降低,棉体同时失去了其良好的柔性;第二,由于粘合剂和赋型剂的存在,使得含有不同化学物质的药液会与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液的纯度和性质;第三,由于目前棉签所使用的粘合剂被含醇或水等溶剂的药液浸泡后失去作用,使得棉头极易发生松动或脱落,从而影响涂擦效果;第四,由于传统棉签的棉头通过旋转缠绕获得,所以棉头均呈旋转体状,使得在涂擦过程中与皮肤或伤口的接触面大大小于棉球;第五,由于无法用旋转缠绕的办法直接在异型签杆上连接棉体,使得签杆只能是圆管,而大部分新诞生的复合型棉签均采用异型杆体,在复合型棉签的异型杆体上连接棉体成为生产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质药液蘸吸体与其杆体端部的连接装置,其不需缠绕与胶粘,也不需要其它连接件,杆体的形态也不受限制,而软质药液蘸吸体与其杆体端部的连接却能十分牢固,并不受药液性质的影响,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克服了传统连接方式所导致的软质药液蘸吸体含粘合剂、吸水率低、柔软性差、易脱落等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质药液蘸吸体与其杆体端部的连接装置,包括杆体一端部及与之相连接的软质药液蘸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端部开有一个边际呈锯齿状的通孔;软质药液蘸吸体的一部分挤穿该通孔而形成胀紧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所述杆体端部开设的边际呈锯齿状的通孔是与杆体纵向方向一致并沿杆体端部对称轴对称的条状通孔。
所述软质药液蘸吸体是棉球、脱脂棉条、棉纱、明胶海绵、海绵、合成纤维体之一。
所述杆体端部开设的边际呈锯齿状的通孔是与杆体纵向成一定角度的条状通孔。
所述杆体端部开设的边际呈锯齿状的通孔是圆环状通孔。
所述杆体端部呈管壁剖剩状并沿管径轴线方向开有边际呈锯齿状的条状通孔。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连接前杆体端部的正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连接后的正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连接前杆体端部的正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各部位名称为:
10—杆体端部 11—锯齿状通孔
20—软质药液蘸吸体 21—穿过通孔的软质药液蘸吸体
实施例之一: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软质药液蘸吸体与其杆体端部的连接装置,包括杆体一端部10及与之相连接的软质药液蘸吸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端部10开有一个边际呈锯齿状的通孔11;软质药液蘸吸体20的一部分21挤穿该通孔而形成胀紧配合。
所述杆体端部10开设的边际呈锯齿状的通孔11是与杆体纵向方向一致并沿杆体端部对称轴对称的条状通孔。
所述软质药液蘸吸体20是棉球、脱脂棉条、棉纱、明胶海绵、海绵、合成纤维体之一。
实施例之二:请参阅图2,与实施例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杆体端部10开设的边际呈锯齿状的通孔11是与杆体纵向成一定角度的条状通孔。
实施例之三:请参阅图3,与实施例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杆体端部10开设的边际呈锯齿状的通孔11是圆环状通孔。
实施例之四:请参阅图4,与实施例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杆体端部10呈管壁剖剩状并沿管径轴线方向开有边际呈锯齿状的条状通孔11。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其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振东,未经吴振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06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