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接收发射模组无效
| 申请号: | 01270602.7 | 申请日: | 2001-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5145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 发明(设计)人: | 洪祯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祯宏 |
| 主分类号: | H04B10/04 | 分类号: | H04B10/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畹华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 发射 模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接收发射模组。
二、背景技术:
本创作人于2001年7月13日提出一件光接收发射模组的专利申请(以下简称为前案)。前案是对习用光接收发射模组的改进,以提高光耦合效率。习用光接收发射模组在将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耦合至光纤中时,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距离,从而造成激光二极管与光纤间的耦合接头体积过大及光量的损失;另,激光二极管的发光位置与光纤端面间的距离过长,也会造成系统对准的困难;又,头套用陶瓷材料制成,成本较高;再,光纤接头在插拔时会造成陶瓷管的滑动,导致产生不同插拔性的问题。因此,前案设计一种光接收发射模组,其是将一中空本体、套筒、固定座连接为一体,使其精确度稳定,套筒上设有一弹性沟槽,使光纤接头经多次的插拔仍可精确的定位,以降低成本和减小光纤耦合接头体积,从而提高光耦合效率。
参阅图1所示,前案的套筒1是以数个腿部2伸入在固定座3上的定位槽4后,再通过后续加工作业,使腿部2与定位槽4固定,由于固定座3上的外环形部5配置在中空本体6的底部,这样,仍会使激光二极管的发光位置与光纤端面间的距离a过长,造成系统对准的困难。
三、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习用的光接收发射模组所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将管状本体、中空套筒及固定座连接固定后,大大缩短激光二极管的发光位置与光纤端面间的距离,使其成本低且耦合效率高的光接收发射模组。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光接收发射模组,其设有一本体、一中空套管及一基座,该本体设有一前面部、一后面部及一容置孔,中空套管内接纳设有一光纤接头,基座内接纳设有一光接收发射元件,基座经专用胎具对焦后与本体结合固定;其特征是,所述本体的后面部与容置孔间设有一大直径部及一小直径部;所述中空套筒同轴配置在本体小直径部内;一固定座,其外部表面设有一环形突缘及一肩部,内部设通孔,热熔剂设置在本体的大直径部和固定座的肩部内,通过融化热熔剂,使本体、中空套管及固定座连接为一体。
为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前述的光接收发射模组,其中中空套管的外径略小于本体的小直径部,融化后的热熔剂渗入在环状间隙,使套管与本体结合更牢固;
前述的光接收发射模组,其中固定座的环形突缘外径略小于中空套筒的内径,融化后的热熔剂渗入环状间隙,使套管与固定座结合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提高了光耦合效率及系统对准性能,使用效果理想,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前案光接收发射模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接收发射模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状本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同轴配置在管状本体内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套筒与管状本体连接后设热熔剂的剖面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光接收发射模组,其设有一管状本体10、一中空套管20、一固定座30及一基座40。
参阅图3所示,本体10是以金属材质制成,其设有反向的前面部和后面部11、12及一容置孔13,前面部11设有一通往容置孔13的插入口14,后面部12与容置孔13之间设有一大直径部15及一小直径部16。
参阅图4所示,套管20为一中空的陶瓷管体,其外径略小于小直径部16的直径,所以本体10与套筒20之间形成有一环形间隙17(图6所示)。
参阅图5所示,固定座30是同轴配置在中空套筒20的内部末端,其外部表面设有一环形突缘31及一肩部32,内部设有一通孔33以使光接收发射元件的光线经由通孔33发出或接收,环形突缘31的外径略小于中空套筒20的内径,所以,中空套筒20与固定座30间形成有一环形间隙34(图6所示)。
本体10与中空套筒20间的大直径部15,及中空套筒20与固定座30间的肩部32内设有热熔剂21(图7所示),通过热熔方式将热熔剂21融化,使本体10、中空套管20及固定座30连接为一体,并使其底部形成在同一平面上,由于融化后的热熔剂21渗入环状间隙17、34中,使本体10、套管20及固定座30间的结合更加牢固(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祯宏,未经洪祯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06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