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梯无效
申请号: | 01268950.5 | 申请日: | 200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5153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念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念正 |
主分类号: | E04F11/035 | 分类号: | E04F11/035;E04F11/10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楼梯,具体地说是对现有的楼梯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复式楼、阁楼越来越多,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观的变化,对与之配套的室内楼梯装饰性和实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外观造型优美、结构实用可靠和价格低廉的楼梯,成为人们理想的选择。而现有的室内楼梯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木制楼梯;另一种是金属楼梯。上述两种楼梯均是由两侧板和中间的踏板连接所构成,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1、需先到现场测量,然后进行设计、下料、加工组装,由于不是事先预制成型,整个制造过程很难做到经济高效,因而会出现费工费料现象,进而造成成本高。2、对于金属楼梯,若要是现场制造,需将电焊机搬至室内,非常麻烦,安全性差;若要在车间制造完毕,还存在着不便运输和搬运困难,以及楼梯进室内门难等困难。3、现有的踏板均是等宽的,如遇到楼梯很陡时,等宽的踏板会出现碰脚现象,使人感到十分不便。为此,许多用户不断反馈意见,希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发明创造尽快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楼易碰脚、制造费时费料以及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踏板、踏板支撑架,以及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板的一部分为踏板宽面;一部分为向里的踏板窄面;上下相邻的踏板窄面相互交错设置。
踏板支撑架是由若干节相同的且预制成型的支撑管组装构成,上述支撑管的上、下端均设有两块连接板,上、下连接板的设置方向相反,连接板上设有螺栓孔,下端的两块连接板的外壁间距与上端的两块连接板的内壁空隙相适配,支撑管的顶面的管体上开有凹槽,该凹槽的下方的管体内设有一底盘,有一踏板连接盘固定在底盘上,踏板连接盘设有连接臂,上述连接臂装在凹槽内,连接臂端部设有螺丝孔,通过螺丝将连接臂与踏板连接固定。
在踏板上固定有栏杆管卡,栏杆的下端插装固定在栏杆管卡内,有一栏杆双向固定套管,栏杆管体插入该套管的竖向孔内并固定,相邻栏杆的横杆管体端部插装在上述套管的横向孔内并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踏板整体制成非等宽的,缺去一块,即一部分为宽面,另一部分为窄面,上下相邻的踏板窄面相互交错设置,上楼梯时,支撑腿站在踏板宽面上,抬腿从踏板窄面向上经过,这样不会碰脚,上下楼梯行动方便。2、踏板支撑架是由若干节相同的且预制成型的支撑管组装构成,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工料,且安装省时省力,使成本大大降低。3、拆装方便,且拆卸后可重新组装利用。4、支撑管的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楼梯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管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管上加装上踏板连接盘后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上下相邻支撑管的组装立体图。
1、楼梯;2、踏板;3、栏杆;4、踏板支撑架;5、踏板宽面;6、踏板窄面;7、支撑管;8、连接块;9、螺栓孔;10、凹槽;11、底盘;12、踏板连接盘;13、连接臂;14、螺丝孔;15、套管;16、栏杆管卡;17、栏杆双向固定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楼梯用标记1总代表。为了适用于在较陡处安装设置楼梯,而不会出现碰脚现象,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楼梯踏板进行了改进,将原等宽的踏板改进为一部分为踏板宽面5;另一部分为踏板窄面6,在本实施例中,宽面与窄面约各占一半左右,上下相邻的踏板2的踏板窄面6相互交错设置。如图1所示,这样,上楼梯1时,支撑腿站在踏板宽面5上,抬腿从踏板窄面6向上经过,避免了碰脚现象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念正,未经孙念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89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