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田井下套管胀形弹无效
| 申请号: | 01267605.5 | 申请日: | 2001-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5329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宋贵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希亮;宋贵胜;王兴玺 |
| 主分类号: | B21D26/08 | 分类号: | B21D26/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7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井下 套管 胀形弹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工业的修井装置,特别是对油田井下套管的变形进行胀形修复。
二、背景技术:
油田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油水井套管变形现象越来越多,仅大庆油田套损井占投产井近20%,目前,对套损井的修复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以至于许多套损井过早地成为报废井,近几年出现了爆炸整形新技术,如大庆油田井下套管焊接扩径弹(专利号:92100490)修井弹(专利号:95209626)新型爆炸整形器(申请号:002374854)等,他们采用的是一种混合炸药,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油田井下套管的变形进行胀形修复,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爆炸的油田井下套管胀形弹、两次爆炸产生的作用力相叠加,使作用力由小到大,逐渐增强,并相应的延长了作用时间,反弹小,整形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由启爆器和复合胀形弹组成,其特征在于复合胀形弹采用的是复合装药,即定形药和胀形药组成,启爆器由冲击盖、撞针、销钉、限位垫片、短节、启爆体、补心、雷管、底火组成,撞针和限位垫片靠销钉定位,并按装在启爆体上部相应孔内,撞针上部和冲击盖丝扣连接,将短节和启爆体上部按好,雷管装在补心中心小孔内用胶粘好,底火装在补心下部孔内,并紧贴于雷管底部,并一起装在启爆体相应的孔内使撞针下端正对着雷管且留一空隙。复合胀形弹由底堵、药盒、刚纸圆锥筒、定形药、胀形药、定位网和密封圈组成,刚纸圆锥筒尖端向下安装在管形药盒内,刚纸圆筒上平面和药盒上端平齐,且靠定位网定位在药盒中心,在刚纸圆锥筒和药盒之间装有胀形药、在刚纸圆锥筒和药盒之间装有胀形药,药盒上端和启爆体丝扣连接,下端与锥形底堵丝扣连接,且均以O型密封圈密封,装药后,在药盒上端临时封堵。
使用时,先准确测出套管变形的深度、形状等有关数据,确定相关参数,并确定刚纸锥筒的高度和底面直径,以及定型药量,确定管形药盒尺寸(包括材质、外径、壁厚)及胀形药量,并按相应顺序装好复合胀形弹和启爆器。分别将启爆器和复合胀形弹运至现场,前尾相接后,接上定位器和油管管柱,下到套管变形的位置后,枣形定位器定位后,确定无误后,投入撞击棒撞击冲击盖,剪断销钉,使撞针刺入雷管,雷管起爆,引爆底火,引爆定形药后,引爆胀形药,进行烛熄炸胀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复合胀形弹其中的定形药爆炸后产生一个锥形冲击波,胀形药产生一个柱状冲击波两个冲击波相互叠加后形成一个锥体冲击波,该冲击波在沿徒径向扩张的同时又沿车曲线滑移,可防止套管变形的横向裂纹的扩展,作用时间长作用力逐渐增大,效果好,成功率达95.5%。
四、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书附图、图2是说明书摘要附图;两图相同均是本实用新型油田井下套管胀形弹的剖面图。图中斜面线表示该零件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图中的涂“点”部分表示粉状的炸药。点的大小不同、密度不同表示粉状炸药的药性不同。
五、具体实施方式:
现举一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以大港油田作业五区自6-12号井,井经曲线显示在1153.9米和1154.4米处两点、套损最小井经为Φ106.8mm和Φ112.5mm,用Φ114铅模对套损点进行打印,确定为套管挤扁。经过对该井综合分析,确定定型药量为1000g、爆速为5200m/s、锥筒长度为1.5米、圆锥刚纸圆外经为Φ50mm、胀形药量为2800g、爆速3200m/s,管形药盒内经为Φ50mm、长度2米。
具体作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希亮;宋贵胜;王兴玺,未经李希亮;宋贵胜;王兴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7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用途电流互感器
- 下一篇:起动机电磁开关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