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拍无效
申请号: | 01267376.5 | 申请日: | 200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5039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发明(设计)人: | 林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书伟 |
主分类号: | A63B59/00 | 分类号: | A63B5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拍 | ||
技术领域
本设计属于一种运动工具的改良结构,尤其指一种球拍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各项运动蓬勃发展,同时也陆续发展出一般新的运动及运动方式,而目前在欧美国家发展出一种新的球类运动,其近似为壁球的玩法,名为“PADDLE”的运动,为一透明屋内挂设有球网,且依使用者的玩法,能于球弹至壁面或地面后打出,击球方式更为活泼及多变,能符合现代人求新求变的运动方式。
一般公知使用的球拍结构,其为具有较一般球拍厚度较厚的外框,该外框内缘设有一以夹板层叠而成的拍击部,于拍击部上贯穿设有多个贯穿孔,且于外框的底端连设有一握把。
但,其公知的球拍结构上仍有其缺失,因此在使用实施上至少存在有以下缺弊:
1.公知的球拍拍击部为夹板所构成,因此拍击部的整体硬度较硬,而在使用者挥拍击球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及震动力会由使用者的手腕直接承受,容易造成使用者手腕受伤,形成运动伤害。
2.公知的球拍拍击部因夹板层叠而成,因此拍击部重量重,导致使用者长时间握击球时,造成使用者手腕负荷大,而容易造成手部的不舒服。
实用新型目的
本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球拍,其结构能大幅降低球拍的重量,达到减少使用者手腕的负荷及震动力,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设计提供的一种球拍,其设有一外框,该外框底端连伸设有一连伸部,于连伸部末端设有一握把,且该外框内设有一拍击部,该拍击部包含一设于该外框内部的软性内层,而该内层外侧面各设有一硬质外层,以使该内层及该外层形成为一拍击部,且该拍击部贯穿布设有多个排列的贯穿孔,该贯穿孔均贯穿该内层及两外层者。
其中该外框与该拍击部两侧的外层呈一体连伸型态。
其中该外层与该外框设呈分开状,使该外框包覆于该内、外层的外周侧。
为进一步了解本设计的结构特征及实用功效,以具体实施方式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设计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设计球拍于一侧缘的部份放大剖面图。
图3为本设计的使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设计的球拍结构,为一圆弧形的外框(10),该外框(10)底端各连伸设有一连伸部(11),于连伸部(11)末端设有一握把(12),使该握把(12)与连伸部(11)间形成有一近三角形的孔洞(13),且该外框(10)内设有一拍击部(14),该拍击部(14)包含一设于该外框(10)内部的软性内层(20),该内层(20)可为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EVA)、或氯乙烯树脂(PVC)、或聚胺基甲酸乙酯(PU)、或硅力康等软性材质所制成,而该外框(10)连伸至该内层(20)的两外侧面设有一硬性外层(30),该外层(30)可为碳纤维、或玻璃纤、或为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或ABS树脂(ABS)等硬性板面,以使该内层(20)及该外层(30)形成为该拍击部(14),且该拍击部(14)贯穿布设有多个排列的贯穿孔(15),该贯穿孔(15)各贯穿该内层(20)及两外层(30),由上述的结构,以完成本设计球拍结构。
其中,该外层与该外框亦可呈分开状(图中未示),使该外框包覆于该内、外层的外周侧。
当使用时,如图2及图3所示,使用者(40)能握持于握把(12)处,且将球拍握持呈倾斜角度以击球,当球拍击中球(41)时,该拍击部(14)的贯穿孔(15)能减少球拍挥动及击球(41)时的空气阻力,使空气能由贯穿孔(15)排出,且利用该拍击部(14)外层(30)为硬质材质,能提供该球(41)反弹击出的力量,而该拍击部(14)内层(20)为软质材质能有效吸收击球所产生的震动力及反动用力,以减少使用者手腕受伤的危险性。
由上述的结构,本设计球拍结构具有下列的优点:
1.由球拍的内层设呈软性材质,而达到使用者在挥拍击球时,使球面能有效吸震,减少手部的反作用力及震动力,以大幅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
2.本设计的球拍拍击部因内部设有软性材质等重量较轻的材质,因而能大幅降低球拍拍击部的重量,减少手的负荷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书伟,未经林书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73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