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式微损伤胸膜腔穿刺针无效
申请号: | 01266634.3 | 申请日: | 2001-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2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冯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源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式微 损伤 胸膜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的穿刺针,尤其是一种胸膜腔穿刺针,属于医疗器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很多,其中以感染性及肿瘤性为主。为了诊断、减压或者注药(如胸内注射抗癌药、粘附剂等),经常需要采用胸腔穿刺术。数十年来,有关胸液的诊断技术飞跃发展,而胸腔穿刺针却基本无改进。
现有胸腔穿刺针主要有两类。一种由大号注射器针头后接乳胶软管构成,其缺点是尖端裸露,胸穿过程中遇到病人咳嗽等情况,极易刺破脏层胸膜及肺组织,导致出血、气胸;此外,操作者由于害怕出现上述并发症,进针深度不够理想,进针后不敢变换角度,以致不能达到理想的抽液效果。另一种为套管穿刺针,使用时可经其向胸腔置入细管,这种穿刺针只使用于需较长时间引流的患者,不适用于需要反复穿刺的患者,因为胸腔压力较高,操作过程中的拔芯、置管等步骤很容易导致胸液外流,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的螺旋式微损伤胸膜腔穿刺针,从而尽可能减少脏层胸膜的损伤,避免肺组织的并发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微损伤胸膜腔穿刺针包括头端尖锐的内管,其特征在于还含有外表光滑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内孔制有内螺纹,前端内孔与内管的前端外圆相配,所述内套管的后部制有外螺纹,装配时与外套管的内螺纹旋合。
使用时,内管尾部连接软管,先将外套管后旋,露出内管尖端,
图2是图1实施例外套管后旋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外套管前旋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穿刺胸壁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抽液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实施例螺旋式微损伤胸膜腔穿刺针由金属内管1、金属外套管2以及螺母3组成。内管1的头端尖锐后部制有外螺纹,尾端制有套接软管的凹槽。外套管2为三级阶梯状,前端内孔与内管1的前端外圆相配,后端的内孔制有内螺纹。装配时,螺母3旋合在内管1的外螺纹根部,在旋上外套管2。使外套管2的前部套在内管1的前端外。
使用时,先将外套管2后旋(如图2所示),露出内管1尖端,待用此尖端穿透胸壁进入胸膜腔后(参见图4),再将外套管2前旋(如图3所示),以覆盖内管1的尖锐端头,进行抽液或其他操作(参见图4)。显然,此时的外套管起到理想的安全保护作用,可以避免损伤肺组织,使抽液等操作顺利完成。在以上操作过程中,当外套管2就位后,可以用螺母3并紧定位,从而使操作更为稳定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源,未经冯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6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手动健身升降装置
- 下一篇:二功能馈电拖线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