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实验工作台无效
申请号: | 01265747.6 | 申请日: | 200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5027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韩太真;谢雯;孟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9/02 | 分类号: | B01L9/02;F16F1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实验 工作台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学科教学及科研用的实验台,具体地说是一种减震实验工作台。
二、背景技术
在生物学科研究的许多实验中,需要使用减震的工作台的现象是极其普遍的。当周围环境有机械震动时,工作台上的设备也会随机械的震动而产生震动或移动,使对于操作的设备与对象之间出现相对位移。如使用微电极技术记录细胞电活动时,任何周围的震动都可能使微电极偏离记录的局部而造成实验中断。而减震的实验工作台可使微电极与被记录细胞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至少可以大大减少这种位移。因此,减震实验工作台是完成显微穿刺技术、微电极记录技术、膜片钳技术等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设备。目前,国内尚没有自行设计的减震实验工作台,当研究工作所必须减震实验工作台时,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需从国外购买;当经费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能采用一般的实验工作台加以改造来替代减震实验工作台,但这种改造的实验工作台远远不能满足精细研究的需要。
目前国外的减震实验工作台有气垫台式和通气气桌式两种。气垫台式减震实验工作台主要由中间夹置三个气囊的双层金属板构成,需要安放在稳定度较好的一般实验工作台上,通过分别调节各气囊内的充气量维持实验工作台整体的水平和一定需求的减震效果。通气气桌式减震实验工作台本身与实验室内的通气管道相连通,减震效果较好,但结构较气垫台式减震实验工作台复杂,在长时间工作时,为弥补气囊内的压力缓慢降低,往往需要对气囊进行多次手动充气,而且价格也昂贵许多。上述两种国外减震实验工作台,均因其价格昂贵而国内大多实验室难以购置。
三、技术内容
根据以上所述现有技术部分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价格低廉的减震实验工作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减震实验工作台,包括至少三根以上的由横撑4相互支撑的立柱8,横撑4上设置有对气囊2实施监控的气压表5,立柱8上设置有一个台面,台面上设有气囊2,气囊2的进气口与充气装置相连通,气囊2的一个气口与气压表5相连通,气囊2上搁置有动物实验工作平台1,其特点是,在立柱8与台面的连接处还设有带弹簧6的防颤铁杆7,与台面一起构成减震平台3,立柱8与底角10的连接处,还设有调节工作台面的水平调节器9。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是,动物实验工作平台1将气囊2包履;水平调节器9带有止推弹簧12;底角10带有橡胶垫11。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立柱与台面的连接处还设有带弹簧的防颤铁杆,与台面一起构成减震平台,能使来自周围环境的机械震动大幅度衰减,结合设置在减震平台上的气囊,再将经减震平台衰减后的机械震动再次进行衰减,从而提高了实验工作台的减震性能。此外气囊内的压力可以通过自行设计的电控恒压气泵实现自动调节,以维持气囊内的气压相对恒定。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实验工作台,包括至少三根以上的由横撑4相互支撑的立柱8,本实施例采用2四根立柱8,也可根据减震实验工作台需要放置的设备来设定五根、六根或多根;横撑4上设置有对气囊2实施监控的气压表5,立柱8上设置有一个台面,台面上设有气囊2,气囊2的进气口与实验室内的充气装置相连通,也可以通过自行设计的电控恒压气泵实现气囊2的压力自动调节,气囊2的一个气口与气压表5相连通,气囊可根据实际需要制成多个。气囊2上搁置有动物实验工作平台1,在立柱8与台面的连接处还设有带弹簧6的防颤铁杆7,与台面一起构成减震平台3,立柱8与底角10的连接处,还设有调节工作台面的水平调节器9。
制成的减震实验工作台,其动物实验工作平台1将气囊2紧密包履,放置在减震平台3上;水平调节器9带有止推弹簧12,通过止推弹簧可以进一步限制自身调整中产生的较小间隙;底角10带有橡胶垫11,当然,只要材料选择合适,底角10和橡胶垫11可以制成一体。
按照本实施例制作成的减震实验工作台,经实验测试,减震效果良好,能使来自周围环境的机械震动衰减56%,结合设置在减震平台上的气囊,再将经减震平台衰减后的机械震动再次衰减35%。经试用可维持微电极记录长时间稳定。此外,通过自行设计的电控恒压气泵实现了气囊的压力自动调节,当气囊内的压力缓慢降低0.1Mpa时,电控恒压气泵即进行自动补气,使气囊内压力始终稳定在初始设置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5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健美机的多段变速构造
- 下一篇:电解脱植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