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高效全自动制丸机无效
| 申请号: | 01265443.4 | 申请日: | 2001-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15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晟 |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41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高效 全自动 制丸机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制造设备,特别是一种中药制丸机。
(二)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药制丸机主要由制条机构和制丸机构组成,能够生产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中药药丸,但其在制条、制丸的控制自动化和整机运行的性能上满足不了制药行业新标准的要求,其制丸的均匀度难于控制,达不到产品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化连续生产的要求。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提供一种智能高效全自动制丸机,解决制丸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化连续生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智能高效全自动制丸机,设置有制条机构,制丸机构和电控机构,,整机为卧式结构,即制条机构的药条出口为水平设置,其药条出条为水平状态,其制条机构的结构为:减速机通过链轮与一齿轮轴构成传动连接,设置在该齿轮轴上的齿轮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其从动齿轮轴上安装有压料翻板,前述齿轮轴经离合器与螺旋推进器构成传动连接,螺旋推进器一端安装于出条板上的铜套内,处于水平状态,离合器轴、螺旋推进器轴、及出条板药条出口在同一轴线上;制丸机构的结构为: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轮与正反旋蜗杆构成传动连接,正反旋蜗杆与两蜗轮构成蜗轮组,蜗轮组的两个蜗轮通过蜗轮组钢套内的钢球与两个制丸刀轮轴构成传动连接,制丸刀轮轴前端装有制丸刀轮,后端与凸轮构成接触配合,制丸刀轮轴上安装有压缩弹簧,制丸刀轮轴两端由滑动轴承支承,前述凸轮的凸轮轴通过带轮与搓丸电机构成传动连接,前述蜗轮组中一蜗轮经两个链轮的传动连接,与顺条(药条)轮构成传动连接;电控机构的构成是,由触摸屏构成制丸操作与信息显示单元,由具有机械转动轮的电子编码器构成药条测速及电信号输出单元,由可编程控制器和一个同制条机构减速机制条电机联接的变频器、一个同制丸机构伺服电机联接的变频器构成对制条制丸速度的电机变频控制单元。通过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上述电控机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条机构和制丸机构,通过电控机构的触摸屏即可启动制条电机,伺服电机(切丸电机)和搓丸电机,使制条、切、搓丸操作进入自动运行。当制条机构挤出的药条推动电子编码器的转动轮转动时,由电子编码器可输出数字信号,并送入可编程控制器,经过可编程控制器运算,将运算结果和指令送往变频器,通过变频器控制制条电机和制丸电机的转速,达到制条和制丸动作的同步运行,当触摸屏出现故障报警显示时,或者要停止整机工作时通过对触摸屏操作,即可使整机工作停止。本实用新型整个制丸过程由可编程控制器自动控制完成,实现了制丸工作的闭环控制,速度测量准确,系统跟随响应速度快,对于松散或高粘度的药成条自如,药条不会产生拉伸或堆积,消除了影响制丸均匀度的主要因素,加工制丸顺利,产品精度高。
(四)附图说明:图1本为实用新型总装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条机构示意图。图3为图2制条机构中螺旋推进器结构图。图4为图2制条机构中可拆卸翻板安装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丸机构的结构剖视图,其中5-1为横向剖视,5-2为5-1的A-A剖视。图6为图5制丸机构中蜗轮与制丸刀轮轴连接结构剖视图。图7为图5制丸机构中制丸刀轮结构图,其中7-1为刀轮轴向视图,7-2为弧形槽I放大。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控机构的电路联接图。
(五)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制条机构的减速机1通过链轮2、3与齿轮轴4构成传动连接,齿轮轴4上的齿轮5与两个从动齿轮7啮合,从动齿轮7其轴上安装有压料翻板8,齿轮轴4经离合器与螺旋推进器6构成传动连接,推进器6一端安装于出条板10上的铜套9内。根据图2-4,制条机构中螺旋推进6为双头螺旋,其根部具有锥度,后半部铣有缺口,螺旋角度为30°-75°,压料翻板8由两个螺栓固定,可以进行拆卸,清洗时无死角。翻板8两端由短轴32、33支承。在图2中,在推进器6周围的筒壁上有均匀的与推进器6螺旋方向相反的沟槽a,其深度为0.5-3mm。根据图1和图5和图6,在制丸机构中,伺服电机12通过同步带轮13与正反旋蜗杆14构成传动连接,蜗杆14与蜗轮15、16组成蜗轮组,蜗轮15、16通过蜗轮组钢套17、18内的钢球26与制丸刀轮轴23、24构成传动连接,刀轮轴23、24前端各装有制丸刀轮31,后端各与凸轮22构成接触配合,刀轮轴23、24上安装有压缩弹簧19,刀轮轴23、24两端有滑动轴承25支承,凸轮22的轴21通过带轮20与搓丸电机34构成传动连接,蜗轮16经链轮27、28的传动连接与顺条轮29构成传动连接,顺条轮29下侧安装有顺条器30,酒精简37设置于刀轮31的上方,刀轮31两侧各有一个从动毛刷38。根据图5和图7,刀轮31的轮面纵向均匀排列有弧形槽,槽沿间的距离为0.15-1.5mm,该槽的弧度半径为1.5-12.5mm,该弧面对称线两侧的弧面的加工深度比上述弧度半径浅0.1-1mm。刀轮31由高、中、低碳钢或不锈钢制成。根据图1和图8,电控机构由GT10型触摸屏41,FPO-C16CT型可编程控制器(或称PLC)36、E6BZ-CWZ6C型电子编码器11、ABBACS401-4.0KW型变频器39,其与制条机构的制条电机(在减速机1上)联接,VFO-0.75KW型变频40,其与制丸机构中伺服电机12联接,以及电流/电压变换模块组成,其联接关系为:编码器11的3端与PLC的X3端联接,触摸屏41的RD端、SD端分别和PLC36的S端和R端联接,PLC36的X0、X1、Y7端分别和变频器40的10、A、5端联接,变频器40的9端与电流/电压变换模板的Vin左端联接;PLC36的X4、Y6端分别与变频器39的22、11端联接、变频器39的4、2端分别与电流/电压变换模板的Vcc右端和Vin右端联接;PLC36的Y0、Y1、Y5端分别与电流/电压变换模块Y左、右端、继电器KA的10端联接,KA的7、4端与搓丸电机接触器线圈联接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药料经翻板8将料推入螺旋推进器6,通过正面出条板10上的水平出条口挤出药条,药条靠前进力使编码器11的转动轮转动,其转速经编码后输出数字信号送入可编程控制器36中,经运算后送入变频器3940,再经变频器39、40分别对减速机1制条电机和伺服电机12进行控制。此时药条通过送条轮29的推动进入顺条器30中,再送入制丸刀轮31中被切搓成均匀药丸。切搓中由酒精简37将酒精滴于制丸刀轮31上,经两从动毛刷38的涂擦,使酒精均匀洒在刀具上,防止药丸粘结在刀具上。制丸中通过调节刀具与出条口可生产直径3-25mm药丸。丸型误差在0.15mm之内,丸重均匀度为99%,成品率为99%,如生产6mm药丸,产量在280Kg/H以上,效率比原制丸机提高三倍多。本机具有制丸高质、高效、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晟,未经李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54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