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路修补胶泥注胶器无效
申请号: | 01265151.6 | 申请日: | 200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5079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根如;朱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根如 |
主分类号: | E01C23/10 | 分类号: | E01C23/1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3313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修补 胶泥 注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破损公路的路面进行修补的胶泥注胶器。
背景技术
常见的公路路面破损主要有:裂缝(指贯穿水泥板的裂缝和断板、板角断裂等)、局部碎裂、沉陷、错台等。雨水沿裂缝和路面伸缩缝、接缝侵入板底,使路基湿软,承力下降,产生唧泥现象,并扩大板底空隙,加速路面破损。现有的修补方法主要有:凿宽裂缝,采用沥青沙浆、树脂沙浆灌缝修补,板底压注沙浆,局部罩面修补、局部混凝土补块、整块混凝土重浇等,这些修补方法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和较难克服的质量问题,且修补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养护期长,修补期间严重影响交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修补破损路面、修补成本低、工人劳动强度低、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的公路修补胶泥注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手动油泵、高压油管、油缸,高压油管一端接手动油泵的出油口,另一端通过快速接头接油缸的入油口,在油缸内安装有油缸活塞、活塞杆和复位弹簧,特征是在油缸外圆加工有可活动卡入胶筒上端壁部凹槽内的凸缘,伸出油缸底部的活塞杆底端固定有可以顺着胶筒内壁上下移动的活塞,在胶筒底部中间加工有注胶嘴,注胶嘴上加工有外螺纹,在注胶嘴外侧、胶筒底部安装有与注胶嘴连接的注胶密封卡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计有与油缸配套使用的胶筒和注胶密封卡紧装置,它通过活塞将胶泥注入混凝土板底,流动的胶泥会不断填充裂缝,控制凝固时间,从而满足通车条件,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修补破损路面、大大缩短修补时间(由现在的2-5天及养护期10-15天缩短到4-6小时)、质量更为可靠,使原有的破损块完全恢复功能而不用去除,修补成本大为降低,修补成本仅需现有的30-60%,工人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适合于各种破损公路路面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油缸2、高压油管13、手动油泵15,高压油管13一端接手动油泵15的出油口,另一端通过快速接头1接油缸2的入油口,在油缸2内安装有油缸活塞3、活塞杆5和复位弹簧4,在油缸2外圆加工有可活动卡入胶筒6上端壁部凹槽18内的凸缘17,伸出油缸2底部的活塞杆5底端固定有可以顺着胶筒6内壁上下移动的活塞7,在胶筒6底部中间加工有注胶嘴19,注胶嘴19上加工有外螺纹,在注胶嘴19外侧、胶筒6底部安装有与注胶嘴19连接的注胶密封卡紧装置;该注胶密封卡紧装置由垫板9、橡胶圈10、螺母11、刚性顶杆12构成,在橡胶圈10的侧边呈120度角均匀安装有三根插入橡胶圈10内的刚性顶杆12,垫板9和橡胶圈10均套于注胶嘴19上,垫板9贴着胶筒6底部,螺母11与注胶嘴19通过螺纹连接。
垫板9、橡胶圈10、螺母11、刚性顶杆12也可加工成一体化,便于安装或拆卸。
旋紧螺母11可以将垫板9和橡胶圈10紧紧压在胶筒6底部,与注胶嘴19连为一体,斜向放置的刚性顶杆12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下逐渐被张开,使橡胶圈10与注胶孔25紧密贴合并卡紧。
使用时只要在混凝土路面的破损块中央钻制注胶孔25,注胶孔25穿透路面20、面层21、结构层22进入自然土层24上方的基础层23,然后将套有注胶密封卡紧装置的胶筒嘴19放入注胶孔25中,再固定垫板9,转动胶筒6,使橡胶圈10与注胶孔25紧密贴合,刚性顶杆12张开,顶紧注胶孔25的孔壁,再将预先配制好的胶泥8倒入胶筒6中,然后将油缸2上的凸缘17卡入胶筒6的凹槽18内,使油缸2与胶筒6连为一体,接上高压油管13,下压手压杆16,启动手动油泵15,高压油通过高压油管13进入油缸2内,推动油缸活塞3、活塞杆5、活塞7下移,挤压胶泥8从注胶嘴19进入注胶孔25,胶泥8被注入混凝土板底。注胶完毕后,松开手动油泵15上的回油阀14,油缸活塞3在复位弹簧4的推动下恢复初始位置,活塞7也相应退出,反向旋转卸下油缸2,再补充胶泥8,继续注胶;混凝土板底注胶充足后,拧动胶筒6,使注胶嘴19与注胶密封卡紧装置松开,脱离注胶孔25,再经后续处理,待胶泥基本固化后(约1-2小时),就能满足通车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根如,未经杨根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51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炼钢电弧炉及氧气顶吹转炉的出钢口装置
- 下一篇:头盔式摩托车保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