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补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64907.4 | 申请日: | 2001-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25355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平;孟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平;孟启平 |
主分类号: | F02M27/04 | 分类号: | F02M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4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补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发动机辅助设备,特别是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内燃机补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汽车发动机的补气装置,其结构见附图1,包括外壳主体(1)、外壳套(2)、固定支架座(3)、出气连接头(8)、进气滤清器(9)。出气连接头(8)与外壳主体(1)连接,进气滤清器(9)与外壳主体(1)另一端连接;固定支架座(3)安装在外壳套(2)内,且与外壳主体(1)接连;外壳套(2)上端安装有密封圈(7),外壳主体(1)与外壳套(2)紧固连接,固定支架座(3)中心孔(12)与外壳主体(1)右空腔、出气连接头(8)相连通;进气滤清器(9)与外壳主体(1)、外壳套(2)的空腔及固定支架座(3)上的中心孔(12)相连通。但是这种结构的补气装置,仍存在着燃油燃烧不充分,空燃比难调整,车辆尾气排放还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内燃机补气装置,可根据发动机不同的工况条件,自动调节空燃比,使燃油燃烧充分,降低尾气排放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补气装置结构的基础上,在外壳套(2)内的固定支架座(3)中心孔(12)部位安装有若干块半圆形永磁体(4),上下永磁体(4)之间装有垫片(5),上永磁体(4)与下永磁体(4)NS界面对口夹角成90度;在固定支架座(3)上安装有圆筒形外套(6),外套(6)上的孔(15)与外壳套(2)内空腔、固定支架座(3)上孔(14)中心孔(12)相连通;在外壳主体(1)上部设置气体调节螺丝(10),该螺丝(10)与固定支架座(3)中心孔(12)相开闭配合。
所说的永磁体(4)是4块,分为上下两组,其间垫片(5)是铝片。
所说的圆筒形外套(6)与固定支架座(3)是活动配合,外套(6)上部有2个通孔(15)。
这样的装置使空气中的氧分子通过磁场后激发活性,促使气缸中的油分子得到充分燃烧,进一步改善发动机动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内部设置有两组永磁体,使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磁场的激活,产生有规律且较强极性分子,与进气岐管内燃油中炭氢分子极速紧密结合,形成最完整的混合气并有效地达到精准燃烧速度,促使每一滴油能完全发挥出最佳效率的能量,同时使车辆负载时,降低尾气排放量,从而有效地防止车辆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达到进一步改善发动机动力性能,降低耗油量并能提高发动机点火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纵切剖视图。
图2是固定支架座(3)内永磁体(4)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壳套(2)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外壳主体(1)、外壳套(2)、固定支架座(3)、永磁体(4)、垫片(5)、圆筒形外套(6)、密封圈(7)、出气连接头(8)、进气滤清器(9)与调节螺丝(10)所组成。图中箭头方向是指示气体流动方向。外壳主体(1)右侧安装有出气连接头(8),左侧安装有进气滤清器(9),顶部设置调节螺丝(10),该螺丝(10)与固定支架座(3)的中心孔(12)相开闭配合。进气通道是由外壳主体(1)左空腔、外壳套(2)、内空腔、圆筒形外套(6)上的孔(15)与固定支架座(3)上的空腔(11),通过固定支架座(3)中心孔壁上的孔(14)进入所组成;出气通道是由固定支架座(3)上的中心孔(12),气体调节螺丝(10)与固定支架座(3)上的中心孔(12)开闭配合,外壳主体(1)右侧内空腔所组成。外壳主体(1)与外壳套(2)之间安装密封圈(7),形状为O形。在固定支架座(3)中心孔(12)部位上安装有2组永磁体(4),上下永磁体(4)之间安装有垫片(5),该垫片(5)是铝片。固定支架座(3)上有圆筒形外套(6)与其活动配合。圆筒形外套(6)上部开有2个通孔(15)。固定支架座(3)中心孔(12)下部孔壁也开有2个通孔(14),与外壳主体(1)左空腔、外壳套(2)内空腔、固定支架座(3)内空腔(11)、中心孔(12)、外壳主体(1)右空腔、出气连接头(8)构成燃油气体通道。
参照图2,从图中看出永磁体(4)上下2组安装与NS极配对情况。图中固定支架座(3)、上下永磁体(4)、垫片(5)、圆筒形外套(6)、固定支架座空腔(11)、孔(14)与孔(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平;孟启平,未经王建平;孟启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49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优化时空分布的随机性流光放电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蜂巢式节能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