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壳座支持杆迎风面为斜面的散热扇无效
申请号: | 01264176.6 | 申请日: | 200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5106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发明(设计)人: | 洪银树;洪庆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2 | 分类号: | F04D2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持 迎风 斜面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壳座支持杆迎风面为斜面的散热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习知的散热扇系包括形成出风口的壳座90、结合于壳座90上的定子91及扇轮93。
壳座90出风口端设有数支持杆96。
扇轮93延设以轴承92枢设于定子91轴孔内的转动轴94及组设于扇轮93周缘的复数扇叶95。
扇轮93转动时,组设于其周缘的复数扇叶95驱动气流朝壳座90出风口流动。由于支持杆96截面呈如图2所示的半圆弧面状或如图3所示的四分之一圆弧面状,因此,由扇叶95驱动的气流受到数支持杆96的阻挡,使气流形成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的折射,如此,驱动的气流会因数支持杆96的阻挡形成扰流而产生噪音及降低被驱动气流在出风口端的输出风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噪音、保持出风口输出风压的壳座支持杆迎风面为斜面的散热扇。
本实用新型包括形成出风口的壳座、定子及扇轮;壳座出风口端设有供定子结合的座板及两端分别与壳座、座板连接以将座板支持于壳座上的数支持杆;支持杆由自顶点线分别延设的顺风面、迎风面及衔接顺风面、迎风面的底面构成;迎风面为与垂直于座板底平面的垂直面形成为锐角夹角的斜面。
其中:
将座板支持于壳座上的数支持杆为直杆。
将座板支持于壳座上的数支持杆为弧形杆。
支持杆的顺风面为圆弧面。
支持杆的顺风面为倾斜平面。
迎风面与垂直于座板底平面的垂直面形成的锐角夹角为30°~70°。
数支持杆中至少有一支持杆的底面形成沉设电源线的槽道。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形成出风口的壳座、定子及扇轮;壳座出风口端设有供定子结合的座板及两端分别与壳座、座板连接以将座板支持于壳座上的数支持杆;支持杆由自顶点线分别延设的顺风面、迎风面及衔接顺风面、迎风面的底面构成;迎风面为与垂直于座板底平面的垂直面形成为锐角夹角的斜面。当扇轮旋转时,其扇叶所驱动的气流依顺风面及为斜面的迎风面流动,气流与迎风面接触时,其扰流产生的噪音可降低至最低程度,且其输出风压亦有所增加。不仅降低噪音,而且保持出风口输出风压,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的散热扇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支持杆呈半圆弧截面)。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支持杆呈四分之一圆弧截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为图4中B向视图(支持杆为直杆)。
图6、为图5中C-C剖视图。
图7、为图5中D-D剖视图。
图8、为图4中B向视图(支持杆为弧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形成出风口的壳座1、定子4及扇轮41。
壳座1出风口端设有供定子4结合的座板3及将座板3支持于壳座1上的数支持杆2。
扇轮41延设以轴承40枢设于定子4轴孔内的转动轴42及组设于扇轮41周缘的复数扇叶43。转动轴42的轴线垂直于座板3的底平面1Y。
如图5所示,支持杆2系以需要形成不同的厚度,其两端分别与壳座1及座板3连接。如图6所示,支持杆2截面由自顶点1P分别延设形成顺风面21的顺风线、形成迎风面22的迎风线及形成衔接顺风面21、迎风面22的底面23的底面线构成。当扇轮41旋转时,其扇叶43所驱动的气流依顺风面21及迎风面22流动。顺风面21系由顶点线逐渐降低其高度并与底面23衔接,其可为倾斜平面、圆弧面等形状;迎风面22为由顶点线朝座板3底平面1Y方向倾斜的倾斜平面,迎风面22与垂直于座板3底平面1Y的垂直面1X形成为锐角的夹角1θ,夹角1θ的角度为30°~70°,因此,当扇叶43所驱动的气流与迎风面22接触时,其扰流产生的噪音可降低至最低程度,在测试条件相同的情形下,习知的散热扇在距其1m处测得的噪音为31.8dB,而本实用新型测得的噪音为31.6dB,且其输出风压亦有所增加。
如图7所示,数支持杆2中至少有一支持杆2的底面23形成沉设电源线的槽道24,此种结构的支持杆2,不仅可降低因扰流产生的噪音、增加输出风压,而且可保护沉设于槽道24内的电源线,并避免电源线凸露于出风口阻碍出风及改善壳座1的外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41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