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来成型手提袋的焊贴机无效
申请号: | 01263637.1 | 申请日: | 2001-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993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游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柏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47/06 | 分类号: | B65B4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巨潮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来 成型 手提袋 焊贴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贴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来成型手提袋的焊贴机。
背景技术
一般如图1所示手提袋的组成构造,是包含有一开口朝上的袋本体1,及一固定垫置在该袋本体1底部的补强板20。设置上如果该袋本体1的强度符合需求,便不须再配置该补强板20,也就是说对整体手提袋的组成构造而言,该补强板20并非绝对必要。
该袋本体1的底部是被焊贴呈封闭状,并与该补强板20的一底面焊贴一体,而使袋本体1的一下端定型,袋本体1的一上端部的一近顶缘部位100,是向内且向下对折成为双层状,并在该顶缘部位100的一对应侧开设有多数个穿孔109,该等穿孔109设置作用,是用来装设二可供人手执提的提环(图未示),由于上述该袋本体1的顶缘部位100对折成为双层状及该等穿孔109和提环的设置情形,并非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因此以下关于该等部分都不再作说明。
上述袋本体1是以平面片状的透明塑胶板材经由预定的焊贴加工过程,使其底部焊贴成封闭状,才能制成如图中所示的立体状态,当然若要配置前述补强板20,袋本体1的底部的焊贴封闭时,就必须与该补强板20焊贴一体,至于袋本体1加工前的形态,是如图2所示的平面状透明塑胶板片10,该塑胶板片10上是借由预设多数条间隔的直向摺痕101~104与横向摺痕105~108,而大致区隔出依序邻接的第一~第四侧壁11~14、一焊贴边壁15,及四分别由第一~第四侧壁的同一侧边缘往前延伸的第一~第四焊贴壁16~19。此外,在第一、三、四侧壁11、13、14与第一、第三焊贴壁16、18上,都分别设有预定数量的摺痕(为避免图式过于复杂,图中未作图号标示),该等摺痕的设置作用是为了方便整体手提袋成型后可被摺收成不占空间的扁平状,以利收藏,由于此等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较无直接关系,因此不再详细说明。
将上述塑胶板片10由平面状态焊贴成图1所示的立体状态,必须借由焊贴机进行加工,其加工过程,就以往焊贴机而言,是在一预设的机台上固定设置三下模块,使该三下模块大致排列呈U字型,以便将欲进行焊贴的塑胶板片10放置在三下模块上方,然后配合一由上往下作动的上模块,对塑胶板片10的第三侧壁13压制,借由该等模块间的相对关系所界定出的立体空间,及配合人工对该等侧壁11~14与焊贴壁15的拨弄操作,使塑胶板片10的该等侧壁11~14与焊贴边壁15能围接成为如图3所示的长方框体状,为避免图面过于复杂,图3中是将和发下说明无关的摺痕予以省略。在图3中塑胶板片10的第三侧壁13是朝下、第一侧壁11朝上、第四与第二侧壁14、12是分别朝向左右两侧,且焊贴边壁15是对应叠接在第一侧壁11的一边缘上方,如此便可借焊贴机上预设的焊压元件由上往下对该焊贴边壁15进行焊压加工,使焊贴边壁15因被热熔而产生一依循其度方向沿伸的长条状焊贴压纹151,使焊贴边壁15与第一侧壁11焊贴一体。
另外,相对地塑胶板片10的该等焊贴壁16~19是位在图3前方位置,彼此并以部分面积相向叠并,而若欲设置前述被强板20,在该等焊贴壁16~19并叠以前,必须先将前述被强板20放置在该等焊贴壁16~19内侧,以使该等焊贴壁16~19是并叠在该补强板20外侧,然后借由焊贴机另外预设的焊压元件对该等焊贴壁16~19与补强板20进行焊压加工,同样可借产生多数条焊贴压纹201,使该焊贴壁16~19与补强板20焊贴一体。整体塑胶板片10经焊贴加工至图3所示状态后,大致已构成袋体形状,接着只要对其开口端进行摺制,便可获得如图1所示的手提袋。
由于以往焊贴机中的该等模块与焊贴元件间的相对位置,是呈固定配置型态,导致生产手提袋的制造厂商,在生产不同尺寸的手提袋时,是分别借由不同大、小机型的焊贴机进行不同尺寸手提袋的焊贴加工,造成设备利用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来成型不同尺寸的手提袋的焊贴机。
本实用新型的焊贴机是用来成型手提袋,所述手提袋是由一平面状塑胶板片经该焊贴机加以焊贴所制成,所述塑胶板片是具有依序相邻接的第一~第四侧壁与一焊贴边壁,及四分别由第一~第四侧壁的同一侧边缘往外延伸的第一~第四焊贴壁。
该焊贴机的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机台与装设在该机台上的一模座、一位在该模座下方的底压座、一具有二位于该底压座两侧的第一压制件的侧压机构、一位在该模座上方的第一焊压机构、二分别位在该模座上、下方的第二压制件、二间隔地位在该模座两侧的第三压制件、一用来对该模座正面处进行焊压的第二焊压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柏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柏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36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