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汽相潜热的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01263627.4 | 申请日: | 2001-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5011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赖耀惠;刘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27 | 分类号: | 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汽相 潜热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汽相潜热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由于如中央处理器等电子芯片产品的运作时脉有愈来愈快的趋势,而整体电子产品的体积反而要求必须朝向轻薄短小的方面加以设计,因此如大量应用芯片等电子元件的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类似的电子产品,因为产品内部空间的限制以及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必须具备有高效率的散热装置才能将内部电子元件因高速运作所产生的热量加以排除,借以维持电子元件一定的操作温度而保持操作上的可靠性。
如图1及图2所示,是一种已知应用在笔记本电脑或空间有限而需要散热的电子产品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一呈中空状且由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成的导热管5,导热管5内填充有可流动的冷媒物质,而导热管5具有一第一端部51及一与第一端部51相反的第二端部52,第一端部51及第二端部52的末端均为封闭状态而保持冷媒物质在内部而不泄漏。在导热管5接近第一端部51的位置处连接一第一导热座6,使第一导热座6的底面61可贴附接触在一由发热电子元件所形成的热源上,导热管5接近第二端部52的位置处则可与一第二导热座7相连接,使得第二导热座7可用以与一散热装置连接,借由第一导热座6可将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导热管5的第一端部51、而导热管5借由内部的冷媒物质将热量传递至导热管5的第二端部52、再由导热管5的第二端部52通过第二导热座7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将热量散去,其中,热导管5内的冷媒物质在第一端部51吸收热量后会形成气态并往低温低压的第二端部52移动,而气态的冷媒物质在第二端部52释放潜热后会凝结为液态而回流至第一端部51再次吸收热,这样可通过导热管5内冷媒物质的流动而构成一热传递的循环,然而基本上此一循环只是一种理想状况,在实际应用上尚有许多因素会影响传热效率。举例而言,考虑到导热管5内冷媒物质的流动性,一般会将导热管5制成圆形截面的圆管,但是此种圆形导热管5因第一端部51与第二端部52截面为圆形的缘故,使得它与第一导热座6或第二导热座7的接触面积太小,以致传热效果不佳,因此可如图所示形成截面为扁平状的导热管5,但是其虽然因此加大了传热的接触面积,却因为截面面积缩小使得冷媒物质不易流动,造成热的传递性变差而影响冷媒物质的散热循环。另外,基于电子元件整体布局位置上所需,热源的位置与适合散热的位置可能相距有一定的距离,而为避开其他电子元件,导热管5的形状并非经常可使用冷媒物质流动性较佳的直管方式来配置,而必须使导热管5弯曲以连接热源与散热装置,而一旦导热管5具有弯曲的形状,必然影响内部冷媒物质的流动性,自然对应有的散热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现有的热交换器无法兼顾冷媒物质的流动性、导热管的热传导性及易受到形状改变而影响散热效率等缺点,实有必要发展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热交换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汽相潜热的热交换器,它具有理想的导热效率且不受形状改变而影响散热性的液汽相潜热的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液汽相潜热的热交换器,包括一内具有封闭容室的导热体及一填充在所述导热体的容室内的传热介质,其特点是:所述导热体的容室至少是由一第一内壁面及一相对贴近所述第一内壁面的第二内壁面所界定,而所述第一内壁面及所述第二内壁面各形成一密布有细小凸出点的粗造面,使得所述容室内形成有密集的毛细通道。
采用上述方案,传热介质可借助吸收热源传导至导热体的热量而形成汽态,进而移动到低温低压处将热量释放以还原为液态,再通过容室内所形成的毛细通道回流至高温处,以构成一重复的导热循环。它具有理想的导热效率且不受形状改变而影响散热性。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液汽相潜热的热交换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种现有的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热交换器反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液汽相潜热的热交换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后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3的较佳实施例增设有二通道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实施例组合后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和4,本实用新型的液汽相潜热的热交换器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导热体1及一传热介质2。通过导热体1可用以接触一热源3而使热源3的温度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3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通气性气管导管交换芯
- 下一篇:汽车方向盘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