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功率因数调整变压器无效
| 申请号: | 01262645.7 | 申请日: | 2001-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4961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万俊 |
| 主分类号: | H01F27/34 | 分类号: | H01F27/34;H02J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3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因数 调整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具体地说该变压器是一种与异步电动机配合使用的功率因数调整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有一铁芯,在铁芯上连接有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在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上施加电压,通过铁芯感应在其低压绕组上得到一个低电压,在低压绕组上连接负载即形成低压配电网络。在我国农村低压配电网络中,大量使用异步电动机,使电网的功率因数较低,有功、无功电量损失较大,直接影响了供电设施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目前,为了提高电网功率因数,常用的方法是在变压器的低压绕组电路中,并联补偿电容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但是利用电容补偿具有以下缺点:电容本身需耗能,增加电能损耗;电容极板间容易击穿,工作可靠性差;调整功率因数时电容投切麻烦等。
技术人员在设计被拖动机械时,都是按机械最大出力选配电动机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电动机不可能运转在满负荷状态下。如农排、农灌大部分工作时段,是在排、灌设备的最大扬程以下运行的,不是满负荷运转,这样影响了电动机的出力,因此造成了农村低压电网功率因数较低、电能损失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变了电容补偿的不足,解决了异步电动机运行中功率因数较低、电能损耗较大的问题。
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在电源变压器的绕组上连接滑动碳刷,滑动碳刷的输出端与功率因数表和电动机连接。
电源变压器为三相变压器;在三相变压器每一相低压绕组上连接一个滑动碳刷,或者在高压绕组每一相上连接一个滑动碳刷。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调节变压器上的滑动碳刷在变压器上的位置,调整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即电动机的运行电压,观察功率因数表,即可得知电路中的功率因数的高、低,解决了异步电动机运行中功率因数较低、电能损耗较大的问题,改变了电容补偿的不足。采用该变压器不论异步电动机负荷大小,功率因数都可以调至0.9以上。调整功率因数方便,同时还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功率因数在0.5以下的空载电动机,功率因数调到0.9以上,可节约有功电量60%左右,节约无功电量70%左右。功率因数在0.6、0.7、0.8运行电动机,功率因数调到0.9以上,可节约有功电量分别是30%、20%、10%左右,节约无功电量40%、30%、2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功率因数调整变压器的第一实施例连接图。
图2为功率因数调整变压器的第二实施例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在图1中,变压器有三个铁芯2,每一个铁芯2上连接有一个高压绕组1和一个低压绕组3,三组高压绕组1中有一根线共同连接后接零线,其它分别与输入的高压线的A、B、C三相线连接,低压绕组3有一公共接线端、固定输出端5和滑动碳刷4输出端,公共接线端和固定输出端5上连接正常电压的用电器,公共输出端和滑动碳刷4输出端同时与电动机7和功率因数表6连接。
将变压器铁芯2制成圆圈型铁芯,铁芯2截面积按变压器功率大小确定,铁芯2圆圈内径按低压绕组3导线线径确定,低压绕组3排列应当以单层为宜。在铁芯2的内层绕制高压绕组1,在铁芯2的外层绕制低压绕组3,低压绕组3导线截面积应按磨光后有效面积确定,低压绕组3用环氧树脂胶好后磨光。将三只单相变压器分上、中、下对称安装固定,中间安装可围绕圆圈形铁芯转动的操作杆,操作杆选用绝缘材料——尼龙制作。三个滑动碳刷4安装在操作杆上,滑动碳刷4与低压绕组4接触良好,接触面大小按额定电流大小确定,操作杆的上端从变压器外壳顶端露出,操作杆上端安装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容量按操作杆扭力大小确定,步进电机于室内控制盘上的控制按钮进行电气连接,根据功率因数表6按动控制按钮,步进电机转动从而改变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使电动机7运行,观察功率因数表6在0.9以上。
实施例2:在图2中,在变压器三相高压绕组1的每一相上连接滑动碳刷4,高压输入线A、B、C与滑动碳刷4连接,变压器的低压绕组3同时与电动机7和功率因数表6连接,其它与实施例1同,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万俊,未经王万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26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