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接力供水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01261972.8 | 申请日: | 2001-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79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 发明(设计)人: | 郭德渠;郁宝良;韩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方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B11/16 | 分类号: | E03B11/16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邢雪红 |
| 地址: | 26600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接力 供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设备,特别涉及自动给水加压的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供水设备有三种:(1)气压自动供水设备可以确保供水定压,但需要建造储水池,从而致使供水水质产生二次污染问题。(2)变频调速恒压自动供水设备,可以确保供水恒压,且比气压供水设备更节能。但也需要建造储水池,产生二次污染。(3)无负压供水设备,一方面可达到使供水定压的目的,同时也可不建造储水池,直接在自来水管网上吸水,不产生二次污染。缺点是:设备中增加了一个缓冲水罐(不锈钢制作),其目的是起缓冲作用,且能储水,但是比起供水量其多积不了多大的储水缓冲作用;虽能确保无负压,但未能确保使自来水管网(吸水水径)的规定允许最低压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需建储水池;无二次污染;节能、恒压;并确保自来水管网水压不会降低至允许的最低压力。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控柜、水泵机组、连接管路、底座;水泵机组安装在底座上,水泵机组的供电电缆连接至电控柜;其特点是:还包括供水器;供水器包括限流控制器、供水三通、吸水三通;限流控制器串联连接在供水三通和吸水三通之间;供水三通剩余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为用水管接口,另一个端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水泵机组连接;吸水三通的一个端口为自来水接口,另一个端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水泵机组连接。
所述的供水器还包括供水控制器;供水控制器插入供水三通内且位于限流控制器的出水口外,其信号输出电缆连接至电控柜。
所述的供水器还包括吸水控制器;吸水控制器插入吸水三通内且位于限流控制器的进水口外,其信号输出电缆连接至电控柜。
限流控制器串联连接在供水三通的直通端和吸水三通的非直通端之间;供水三通余下的直通端为用水管接口,非直通端为水泵出水管接口;吸水三通的一个直通端为自来水接口,另一个直通端口为水泵吸水管接口。
所述的供水器还包括外壳;外壳内装有供水三通、限流控制器、吸水三通,自来水接口、水泵吸水管接口、水泵出水管接口、用水管接口经外壳上相应的预留通道穿出,其中水泵吸水管接口、水泵出水管接口由连接管路连接到水泵机组。
所述的电控柜设置在外壳外部,吸水控制器、供水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电缆先由外壳内引出到外壳外,然后连接至电控柜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的电控柜设置在外壳内部,吸水控制器、供水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电缆在外壳内直接连接至电控柜的信号输入端;供电电缆先由市电电源引入到外壳内连接至电控柜的电源输入端,然后由电控柜的电源输出端引出到外壳外,再连接至水泵机组的电源输入端;电控柜的控制面板设置在外壳上。
实际工作中,当自来水管网具有充分水量具有一定压力时,吸水控制器控制水泵启动,并由供水控制器控制水泵转速,使用水管网保持恒压供水;当自来水管网水量不足,其自来水压力降低至允许最低压力时,吸水控制器控制水泵停泵,实现由自来水直接为用水管网供水。
使用本实用新型不需建储水池,节省占地面积,节省投资;供水质量高,无二次污染;能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自有压力,节能效果明显;能确保供水的恒压,又能确保自来水管网水压不会降低至允许最低压力,不影响其他用户用水;体积小,安装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管理简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水器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供水器的A-A向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供水器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供水器1、电控柜2、水泵机组3、连接管路4、底座5;供水器1,电控柜2独立设置在供水器1外部,水泵机组3安装在底座5上,水泵机组3的供电电缆连接至电控柜2;供水器1的水泵吸水管接口10、水泵出水管接口11经连接管路4与水泵机组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方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方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19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