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肺大泡置管引流穿刺针无效
| 申请号: | 01261764.4 | 申请日: | 2001-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74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太;陈翠珍;刘汉东;乔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鹏涛;李运太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长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肺大泡置管 引流 刺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胸腔置管引流穿刺针,具体地说是一种肺大泡置管引流穿刺针,特别适用于肺大泡引流手术,也可用于胸腔其他引流手术。
目前的胸腔引流手术,尤其是肺大泡的引流手术,均采用开胸手术方案或切除一段肋骨,开口置入带囊引流管引流,这两种手术方案的缺点是手术创伤大、手术费用高;也有的采用穿刺针,由套管、穿 刺针芯、封头接头、引流侧孔、引流端孔构成,穿刺针芯插在套管内,针头从引流端孔伸出,封头接头卡在针芯座上,以起密封作用。该穿刺针穿进病变区后,将穿刺针芯拔出,在封头接头上接引流管,病区内的液体或气体便从引流端孔和引流侧孔进入套管,通过引流管进行引流,此种穿刺针虽然手术创伤小,但随着病区的液体或气体的流出,病区变小内缩,引流端孔和引流侧孔易退出病区,造成引流不彻底,影响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手术创伤小、手术费用低,而且能达到引流彻底、治疗效果好的肺大泡置管引流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肺大泡置管引流穿刺针,由套管、穿刺针芯、封头接头、引流侧孔、引流端孔构成,其在靠近引流侧孔一端的套管上设有充气(或水)囊,在靠近封头接头一端的套管上设滑动卡环。充气(或水)管沿套管壁设置,一端连通充气(或水)囊,另一端穿过滑动卡环与充气(或水)口连接;充气(或水)囊涨起后的直径为0.5-1.5cm,充气(或水)囊与引流侧孔的距离为1.0-3.0cm;滑动卡环的外直径为5.0-8.0cm,并设有定位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穿刺针头插入肺大泡内,充气(或水)囊也插入肺大泡内,然后对充气(或水)囊进行注水或充气,使充气(或水)囊在肺大泡内涨起,防止穿刺针套管脱出,再推动滑动卡环,使滑动卡环堵在胸部穿刺口上,用定位栓旋紧固定,再拔出穿刺针芯,接上引流管进行引流,引流完毕后,抽出充气(或水)囊内的气体或水,则可拔出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与目前应用的穿刺针相比,不仅手术创而小、手术费用低,而且引流彻底、引流效果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A-A剖视示意图。
参照附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肺大泡置管引流穿刺针,由套管1、穿刺针芯2、封头接头3、引流侧孔5、引流端孔4构成,其在靠近引流侧孔5一端的套管1上设有充气(或水)囊6,在靠近封头接头3一端的套管1上设滑动卡环7。充气(或水)管8沿套管1的壁上设置,一端连通充气(或水)囊6,另一端穿过滑动卡环7与充气(或水)口9连接;充气(或水)囊6的涨起后直径为0.5-1.5cm,充气(或水)囊6与引流侧孔5的距离为1.0-3.0cm;滑动卡环7的外直径为5.0-8.0cm,并设有定位栓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鹏涛;李运太,未经乔鹏涛;李运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1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童床、童车上用的尿不湿
- 下一篇:汽车制动管安全报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