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步激磁马达刹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60641.3 | 申请日: | 2001-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5060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沧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沧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F16D65/34;G05D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婉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激磁 马达 刹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尤其涉及一种同步激磁马达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习用的马达刹车装置,其在马达9外螺固一组刹车机构8,该刹车机构8设有一固定在马达9上的固定座81,固定座81设有数根支柱82,该支柱82上穿设有一抵压件83,并固定设有一组激磁线圈84,该激磁线圈84与抵压件83间设有数个弹簧85,马达9转轴91的异形段911上套设有一刹车片86,激磁线圈84与马达9的线路间设有一电流分流器87。
当电源不供电时,马达9为停止状态,激磁线圈84因无电流通过,故不产生磁力,此时,抵压件83在弹簧85的推压下会抵压住刹车片86,而使马达9转轴91的异形段911被刹车片86卡止而固定,如图2A所示;当通电时,电流会在分流器87的分流下分别连通马达9和激磁线圈84,激磁线圈84产生磁力而吸住抵压件83,使刹车件86处在自由状态下,同时,电流驱动马达9运转,马达9的转轴91能自由运转,如图2B所示。
当发生断电情况时,马达9的转轴91仍会依惯性而持续运转,马达9的余速转动状况对突然断电而依惯性而持续运转的机械及操作人员会有所伤害。于是,有人在马达9外加设一刹车件,当断电时,激磁线圈84会因电流中断而失去磁力,使抵压件83在弹簧85的推压下抵住刹车片86,而通过刹车片86被抵压件83和固定座81的夹刹,使刹车片86制止马达9的转轴91的异形段911而卡止转轴91,这样,马达9在断电后能缩短停止的时间,以减少马达9的余速转动对机械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上述的马达刹车结构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激磁线圈84与马达9是以非同组激磁线圈的结构设计(即在马达9外另设有一组激磁线圈84),这样,若意外断电情况的原因出在分流器87和马达9间的连接线断线上,或是马达9内部的线圈断线,此时电源供电正常,激磁线圈84仍会有足够的磁力吸住抵压件83,而失去马达9断电时刹车的功能,进而导致因马达9的余速运转而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若意外断电情况的问题出在分流器87与激磁线圈84间的连接线断线,或是激磁线圈84内部的线圈断线,则此时电源供电正常,激磁线圈因磁力消失,不能吸住抵压件83,而阻碍马达9通电运转的动作,进而导致马达9运转的不顺畅。另外,刹车机构8是独立装设在马达9外部,缺乏适当的保护,使用时容易因异物进入而产生故障,且该刹车机构8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习用的同步激磁马达刹车装置所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节省制造成本,防止异物掉入不会发生危险及故障的同步激磁马达刹车装置。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同步激磁马达刹车装置,其设有一马达以及一刹车机构,其改进之处是,所述马达设有一绕设有激磁线圈的外壳,该外壳前、后端分别设有一盖体,且该外壳中轴设有一转子,所述刹车机构是至少在转子的一端设有一具有楔形槽的固定盘,转子两端的轴上穿设具有一导磁且相对楔形槽处具有楔形凸块的刹车盘,该刹车盘与固定盘之间设有一弹性件,相对刹车盘一端的盖体端面上设有与刹车盘摩擦的摩擦片。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马达刹车装置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A为习用马达刹车装置停止状态示意图。
图2B为习用马达刹车装置转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停止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同步激磁马达刹车装置,设有一马达1及一刹车机构2,该马达1设有一绕设有激磁线圈11的外壳12,该外壳12前、后端分别设有一盖体13、14,且该外壳12中轴设有一转子15,该刹车机构2是在转子15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盘21,该固定盘21上设有数楔形槽22,转子15两端的轴151上分别穿设具有一导磁的刹车盘23,该刹车盘23与固定盘21间设有一压缩弹簧24,且刹车盘23相对固定盘21楔形槽22处设有楔形凸块231,盖体13、14内侧端面上设有与刹车盘23摩擦的摩擦片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沧,未经王金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0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翼型金属地锚
- 下一篇:双极化隙缝偶极阵列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