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电池分选系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60468.2 | 申请日: | 200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5010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潘佩芬;高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1 | 分类号: | G01R31/01;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分选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分选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二次电池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阔、二次电池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二次电池检测分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检测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已有一定的提高,而进行二次电池测试的最终目的是将二次电池按照不同的容量、特征曲线、内阻等各种参数进行分选,分选出合格电池产品,剔除不合格产品。此外,还可以根据检测得到的二次电池数据,选取电池特性相近的电池进行配对组合,组合成组合电池使用,以确保组合电池的使用寿命,但对二次电池的分选过程却一直为人工按照计算机对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取出对应的电池进行分类,人工分选所存在的问题除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之外,最大的弊端在于分选时容易误取电池,无法保证电池分选的准确性,因而此种方法只适合于小批量的电池生产或实验室,不适于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制约了二次电池生产的全线自动化;在国外,一些二次电池生产大国所使用的检测设备虽然自动化程度较高,以机械手代替人工完成分选电池,但其昂贵的造价却非国内电池生产厂家所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分选系统装置,其通过外接计算机的测试兼控制即可进行电池的自动分选,准确性高,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这种二次电池分选系统装置,包括:
一沿纵向轨道行进的供放置分选电池托盘运动的装置;
若干组可上下运动、横向运动的电磁铁阵列,其安置于位于托盘运动轨道上方平行平面的安装板上;
若干组传送分选完电池的传送带,每组传送带对应一组电磁铁阵列,位于其横向一侧,尾端接一电池旋转装置的电池入口;
电池旋转装置的电池出口通向电池收集处。
所述的电池旋转装置为一开设将电池由直立逐步偏转至倒置的空间通道的装置。
所述的传送分选完电池的传送带具强磁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整个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整个过程机电控制结合,能避免误操作,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个分选区的装置配备)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装置布阵示意图(以三个分选区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分选系统装置,包括:
一沿纵向轨道行进的供放置分选电池托盘6运动的装置7;该装置的动力装置使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由丝杠701驱动电池托盘运动。
若干组可上下运动、横向运动的电磁铁阵列3,其安置于位于托盘运动轨道上方平行平面的安装板11上;电磁铁的阵列根据托盘承载电池孔距或与托盘等孔距(或一向等孔距,另一向为孔距整数倍)的矩阵排列,电磁铁列数与托盘一向孔距相等,而在纵向根据分选容量档的要求设定若干列电磁铁,每容量档一行;伺服电机/步进电机1驱动滚珠丝杠2从而带动电磁铁上下运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5驱动滚珠丝杠4从而带动电磁铁安装板横向运动至电池传送带8的上方,将左侧托盘6上待分选的电池取出放置到右侧相应传送带8上。
若干组传送分选完电池的传送带8,其应具有强磁性,每组传送带对应一电磁铁阵列,位于其横向一侧,尾端接一电池旋转装置9的电池入口;电池旋转装置上开设一空间通道901,其靠入口前的传送带不断的将电池挤入,可将进入的电池由直立逐步偏转至倒置的位置,以保证电池在传动过程中不倾倒,便于取出收装。
电池旋转装置的电池出口通向电池收集处10。
上述若干组的数量根据所设分选容量档而分为的独立分选区数目而定,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分三个分选区,故配备有三组电磁铁阵列、三组分选完电池的传送带及后置的相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0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PU散热器的扣具改良结构
- 下一篇:可以调整高度与前后移动的座椅扶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