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层式滤油栅无效
申请号: | 01260015.6 | 申请日: | 200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5027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31 |
发明(设计)人: | 熊赛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赛安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29/03;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毅,魏树巍 |
地址: | 0462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层式滤油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厨房卫生设施,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供厨房吸油烟机或排风扇用作对油烟进行先期净化处理的叠层式滤油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厨房理应是家庭中最干净卫生的地方,而现实生活中在许多家庭却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这些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燃料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例如用液化石油气做饭时,厨房内一氧化碳的浓度比室外高出3~5倍,苯并芘等致癌物质也比室外高许多;二是生物性污染,如各种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以及灭虫剂有毒残留物;三是炒、炸、煎、蒸、煮等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飘尘。前二方面的污染可借助吸油烟机或排风扇将有害气体排至室外大气中稀释和勤打扫卫生将固体垃圾清除;惟独烹饪过程产生的油烟和飘尘因系气、液、固三种物质状态的混合体,造成的污染颇难分别一一剔除,其中的气态分子尚可通过吸油烟机或排风扇排至室外,而液态的油水分子和固态的飘尘分子在通过吸油烟机或排风扇时,大致可分流成三部分:一部分在旋转风轮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风机壳体内壁凝聚后经壳体底部的油孔流入储油器皿;一部分则因油分子具有粘性而附着在所接触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粘附有飘尘的油垢,日积月累而积厚的油垢不仅有碍观瞻,更是有碍风机的正常运行,当停机时间稍长时,由于相对运动表面上的油膜凝固粘连而导致风机启动不了的情况时有发生;剩余部分则经风机沿管路排至室外,造成环境大气污染。
于是,定期清洗吸油烟机或排气扇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需经常面对的烦事。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预防吸油烟机或排风扇被油垢污染的叠层式滤油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滤油栅、固定板、受油漏斗和储油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滤油栅是由固定板将按等中心距排列成行的栅条固定而形成的,滤油栅是由2-10行栅条组成,相邻栅条行错位固定,在栅条下端带有漏油孔的固定板上安装有受油漏斗,受油漏斗下面装有储油器。
如上所述的栅条的直接为0.14-0.22厘米。
如上所述的每行栅条的直径从吸油烟或排风扇的进气孔面板向外依次递增。
如上所述的栅条可以是水平的,或是锥形的。
如上所述的栅条可以是V型的,其无栅条的两面用板密封。
如上所述的栅条下端的固定板是水平或倾斜的。
如上所述的固定板、栅条、受油漏斗的材料可以是镀锌、不锈钢或铜的。
如上所述的储油器的材料是透明塑料或玻璃器皿。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滤油栅时,将固定板与吸油烟或排风扇进气孔面板上。当吸油烟机或排风扇启动后,流动的油烟与各行栅条递次碰撞而被多次分裂成逐次变窄的油烟流速,并顺沿S形路径反复接触栅条迎风表面,从而使含油烟中具有粘性的油水分子和混杂在油烟中的飘尘无遗地粘附在栅条迎风表面上形成油滴,在一定温度的影响下受自身重力的作用沿栅条表面导流滴至受油漏斗,最终汇集储油器皿以备回收。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型式的吸油烟机或排风扇对油烟进行吸入前的先期净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间隙适度的栅式结构和合理的安装角度确保析滤出的污油不停顿地流淌通畅,永不会因油滴滞留冷凝成垢而堵塞气流通道,滤油栅免清洗。
2.叠层式滤油栅结构确保析滤效果可达95-100%,吸油烟机或排风扇免清洗。
3.成本低廉,制造简单,拆装方便,无需更动吸油烟机或排风扇。
4.风阻小,不影响吸油烟机或排风扇的运行工程。
5.排出无污油分子的气体,降低环境的大气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滤油栅层是水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滤油栅层是V型或锥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栅条排列示意图。
如图所示,1是利用吸油烟机或排风扇进气孔面板,2是固定板,3是固定于固定板2上的栅条,4是安装在栅条3下端固定板2上的受油漏斗,5是装在受油漏斗4下面的储油器,6是固定板2上的漏油孔。
当吸油烟机或排风扇启动后,流动的油烟与各行栅条3递次碰撞而被多次分裂成逐次变窄的油烟流速,并顺沿S形路径反复接触栅条3迎风表面,从而使含油烟中具有粘性的油水分子和混杂在油烟中的飘尘无遗地粘附在栅条3迎风表面上形成油滴,在一定温度的影响下受自身重力的作用沿栅条3表面导流滴至受油漏斗4,最终汇集储油器5以备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赛安,未经熊赛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0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附式干燥器的风压增压装置
- 下一篇:水力自动搅拌混凝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