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电片与导线的连接构造无效
| 申请号: | 01259504.7 | 申请日: | 2001-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4987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卢朝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朝栏 |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张占榜 |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导线 连接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片与导线的连接构造,尤指一种使用在电灯、日光灯……等各种灯具、电器上的导电片与导线的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A和图1B,是为现有导线与导电片连接的示意图,该导电片10末端的接部11,是为一平面片体,其与导线B的端裸部C连接,仅能以焊锡D加工连结,故而有加工不便、焊接加工污染,以及制造速度慢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导电片与导线的连接构造,其由导电片末端所设的抵掣构造,使导电片与导线的端裸部直接连接,从而免除了现有以焊锡焊接加工的方式,避免焊接加工的污染并提高连接加工制造的速度。
具体构造是:一种导电片与导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是:在导电片的后部设一抵掣构造,该抵掣构造主要是在基板末端延伸有一平面的抵板,该抵板再延伸并反折而形成一抵掣板,该抵掣板的底缘与基板形成一夹嘴,并对应于抵板的相对位置设有穿孔,导线的裸部穿入该穿孔并被夹掣于导电片的夹嘴中。
该抵掣板为单叶型或多叶型。
该抵掣板为平面型或折曲型。
该抵掣板的夹嘴为直线型夹嘴或倒V缺口型夹嘴或锯齿型夹嘴。
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具有使导线的端裸部仅能单向插入并受抵掣板的夹嘴夹压抵掣并固定,而反向则无法拔出的特性;具有连接并固定的特性;完全免除现有导线与导电片以焊锡焊接的方式,避免焊锡加工污染,并具提高连接加工制造速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现有导线与导电片连接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与导线端裸部连接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型与折曲型抵掣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叶型抵掣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叶型抵掣板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2A所示,该导电片20是为一金属导电体,其前部为任何适用的形状与构造,后部则为一抵掣构造,该抵掣构造主要是在基板21末端延伸有一平面的抵板22,该抵板22再延伸并反折而形成一抵掣板24,该抵掣板24的底缘与基板21形成一夹嘴25,并对应于抵板22的相对位置设有穿孔23。
请参阅图2B所示,利用抵掣板24的夹嘴25,使导线B的端裸部C通过穿孔23并凸伸出夹嘴25,使端裸部C受抵掣板24在夹嘴25处压掣,当反作用力在导线B时,使导线B的端裸部C受抵掣板24的夹嘴25夹压紧掣而无法拔出。
请参阅图3A和图3B所示,该平面型抵掣板24a仅在纵向面内曲概呈一>状,而该折曲型抵掣板24b分别在纵向面与横向面内曲,其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抵掣板24a、24b的挠性应力。
请参阅图4所示,该抵掣板24为整片单叶的形式,其底缘的夹嘴25为直线型夹嘴25a[如图(A)的部份]、倒V缺口型夹嘴25b[如图(B)的部份],以及锯齿型夹嘴25c[如图(C)的部份]。前述不同型态的夹嘴25,分别适用在单芯或多芯的导线,除直线型夹嘴25a外,其他的夹嘴夹掣导线的端裸部C时,可产生多数个压掣点的特性,使得与导线的端裸部C连接更为紧掣。
请参阅图5所示,该抵掣板24由分割线24c使成为双叶的形式,其底缘的夹嘴25,也为直线型夹嘴25a[如图(A)的部份]、倒V缺口型夹嘴25b[如图(B)的部份],以及锯齿型夹嘴25c[如图(C)的部份]。前述不同型态的夹嘴25,分别适用在单芯或多芯的导线,除直线型夹嘴25a外,其他的夹嘴夹掣导线的端裸部C时,可产生多数个压掣点的特性,使得与导线的端裸部C连接更为紧掣。
承前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导线B的端裸部C,仅能单向插入并受抵掣板24的夹嘴25夹压抵掣并固定,而反向则具有无法拔出的特性,使具有连接并固定的特性,完全免除现有导线与导电片以焊锡焊接的方式,避免焊锡加工污染,并具提高连接加工制造速度的特性。
综上所述,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概念所为之延伸与改变,皆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朝栏,未经卢朝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9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