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油废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59205.6 | 申请日: | 200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5212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发强;刘天禄;赵旭涛;高莉萍;钱正德;朱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28;B01D17/0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艳萍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油 废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密闭式油水分离装置。
石油化工、炼油、贮运等行业所排放的含油废水中油的含量一般较高,超过了废水的排放标准。其处理方法很多,通常的处理方法是隔油、浮选、絮凝、过滤、生化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对于大水量含油废水,国内多采用隔油、气浮、生化法的“老三套”工艺进行治理。对小水量、高浓度含油废水一般停留在隔油、过滤技术上。国外含油废水处理工作展开的较早,主要采用混凝气浮、混凝沉淀等工艺。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常规工艺也呈现出了新的缺陷,如占地面积大,药剂加量大、运行费用高、二次污染严重、操作难以控制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八十年代国外开始进行成套化装置研究,开发出了高效处理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如前苏联的聚结斜板除油装置、美国的格雷维尔除油器,都达到了良好的除油效果。近几年,国内含油废水处理成套化装置有了较大发展,如CN87215340U石油大学(北京)专利技术密闭式斜通道波纹板油水分离装置、CN2037732U唐思德的双斗式油水分离器等,但此类装置只能处理水质较好的含油废水,处理小水量、高浓度、高乳化度的含油废水仍有一定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水量、高浓度、高乳化度含油废水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为密闭式多功能高效油水分离装置,立式放置。装置采用内外双筒结构,双筒下方为锥形沉渣区4,沉渣区底部有排渣口9。外筒10与内筒11外壁构成一个环形的区域12,该区域12上部有切向进水口1,切向进水口下方为锥形旋分沉降区2,锥形旋分沉降区2是利用切向进水动能使含油废水中部分浮油、大部分悬浮物得以分离。锥形旋分沉降区2与水平面夹角为45~60°,开孔率为30%~80%。锥形旋分沉降区2下方为螺旋板接触聚结区3,螺旋板接触聚结区3可以去除水中的部分乳化油及悬浮物,接触聚结螺旋板13旋转平面角度范围为60~145°,接触聚结螺旋板13下表面有亲油性涂层或粘结亲油性材料。内筒11由三部分构成,下方为卵石垫层区5,中间为复合材料水口8。含油废水经污水泵输送,经切向进水口1经管道至旋分沉降区2,经旋分处理后,含油废水油、悬浮物去除率大于70%,旋分沉降处理后,废水经旋分沉降区2壁上小孔进入螺旋板接触聚结区3,经螺旋板接触聚结区3处理后的废水,其中悬浮物进入沉降区4,由排渣口9排出;清液以反粒度上流式经卵石垫层5进入复合材料过滤区6,复合材料过滤区出水最后进入聚结吸附区7,经出水口8外排。
本实用新型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由于采用了独特的结构,结合了旋分沉降、接触聚结、复合材料过滤、聚结吸附等技术,经实验证明,含油废水悬浮物去除率达99%以上,油去除率达99%以上,除油效果显著。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9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