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闭导管式水瓶无效
申请号: | 01258402.9 | 申请日: | 200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5091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乔生;刘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安吉尔饮水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72 | 分类号: | B65D85/72;B65D7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闭 导管 水瓶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机水瓶,尤指可以防止饮用水二次污染的水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各种结构的饮水机,普遍存在由于空气回流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当饮水机出水口流出饮用水的同时,必须有等量的带菌空气经过聪明头的进气孔回流到水瓶内,瓶内出现“气泡”现象并伴有“咕咚、咕咚”的声音,该空气是很难灭菌的。因而使水瓶内的饮用水被二次污染。在现实生活中,已有因饮用水的二次污染而给消费者造成腹泻、发烧等病症的事例。为了消除饮用水二次污染的问题,专利号为99240168.2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其利用在水瓶体底部设置了单独进气孔、进气孔由进气孔塞密封,瓶体内部设置了瓶内层薄膜软袋,其袋口位于瓶口外由瓶盖紧固,采用上述结构的水瓶由于在瓶的底部设置了单独进气孔,内部设置了瓶内层薄膜软袋,所以饮用水从饮水机出水口流出时,等量空气自然会从瓶体进气孔进入瓶内,进入瓶内的空气又受到瓶内层薄膜软袋的隔离,使瓶内饮用水始终保持与外界空气隔绝,此技术可以防止进入水瓶内的空气污染瓶内的饮用水,从理论上说能解决使用过程中水瓶内的饮用水被二次污染的问题。
此技术虽然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水瓶内的饮用水被二次污染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生产当中,由于此薄膜软袋体积较大、无法收缩,进入水瓶内部比较困难;而且要打开口部使其袋口位于瓶口外由瓶盖紧固,容易在操作过程中使薄膜软袋被污染、弄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被二次污染的问题;由于操作复杂,此技术在现有的制水设备上很难实施,更满足不了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推出一种新型的防二次污染的饮水瓶,解决了以往的防二次污染的饮水瓶薄膜软袋体积较大、无法收缩,在进入水瓶内部时比较困难;而且要打开口部使其袋口位于瓶口外由瓶盖紧固,容易在操作过程中使薄膜软袋被污染、弄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被二次污染的问题;由于操作复杂,此技术在现有的制水设备上很难实施,更满足不了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瓶盖颈部卡一根壁上有孔的管,薄膜软袋的口部包在瓶盖处的瓶盖,盖在开有通气孔的水瓶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瓶盖颈部卡一根壁上有孔的管,在生产前从瓶盖的口部把薄膜软袋内的空气抽净,使薄膜软袋紧贴在管上,不需其它的操作,可以在生产线装瓶盖的工序直接卡在瓶口部;由于薄膜软袋是事先固定在瓶盖处,可以在生产前与瓶盖同时消毒,不需另外增加消毒工序,利用装在灌装机上呈聪明头状的注水头顶开瓶盖内盖进行注水,使注水全过程完全与空气隔绝,从根本上解决了饮用水被二次污染,无法在现有的制水设备上实行自动化作业的问题,比现有的先注水后加瓶盖的工序在防止饮用水二次污染方面更彻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予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正半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正半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瓶体9、瓶盖5、薄膜软袋6。瓶体9为传统的三加仑、五加仑瓶或放在饮水机上用的其它形状、容量的瓶体,也可为医疗用瓶或其它有禁止二次污染要求的瓶体,瓶体9底部开有一通气孔10,在瓶盖颈部1卡一根壁上有孔7的管8,薄膜软袋6的口部用一胶环3卡在瓶盖颈部1,瓶盖5盖在开有通气孔10的瓶体9上。当灌装前先把管8卡在瓶盖颈部1上,再把薄膜软袋6的口部用一胶环3包在瓶盖颈部1,从瓶盖5的口部把薄膜软袋6内的空气抽净,使薄膜软袋6紧贴在管8上,与瓶盖5同时消毒,灌装时利用装在灌装机上呈聪明头状的注水头顶开瓶盖内盖4进行注水,由于薄膜软袋6卡在瓶盖颈部1处,可以防止薄膜软袋6内的水流入瓶体9内部,随着薄膜软袋6渐渐的膨胀,薄膜软袋6与瓶体9壁间的气体由通气孔10排出,水一直灌装到薄膜软袋6的外壁与瓶体9内壁相吻合时拔出注水头,在拔出注水头的过程中,使卡在注水头顶部的瓶盖内盖4重新回卡在瓶盖颈部1处,使薄膜软袋6内的水处于密封状态。当用户使用时,倒置瓶体9用聪明头顶开瓶盖内盖4,由于重力作用随着水的流出,膨胀的薄膜软袋6随着流出的水同步收缩,同时从瓶体9底部的通气孔10吸进空气进入薄膜软袋6与瓶体9内壁间的空间以平衡气压。由于壁上有孔7的管8的支撑、导流作用,使薄膜软袋6内的水可以完全的流出。当重新灌装使用时,拔掉瓶盖5,重新装入新的带管8和薄膜软袋6的瓶盖5,即可进行新一轮的使用。
为了更好的通气也可在瓶盖5顶部设通气孔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安吉尔饮水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安吉尔饮水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84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